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转战创新品类的营销难点

发布时间:2022-02-09 15:23:00作者:特约撰稿人 刘胜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医药行业整体增速下行、部分细分子行业负增长的新常态下,药企如何突出重围,考验着企业家的智慧。

传统品类增量不增收  

从营销角度,药企通过打造成功的强势品牌,确实可以创造顾客。但是,多数品牌属于传统品类,即使做得非常成功,能够以一个或多个品牌主导该品类,但由于该品类的增长停滞甚至萎缩,也只能成为企业的“现金牛”,而不能成为企业新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

在集采常态化的今天,传统品类有可能面临“增量不增收”的窘境,即产品销售数量增长,但销售收入及利润不能同步增长甚至下降。有些品类还可能因为新品类的诞生,市场逐渐被新品类取代而萎缩。例如,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导致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尼扎替丁、罗沙替丁等)的萎缩,长效干扰素(PEG干扰素)导致普通干扰素的萎缩。

顺势而为,拥抱新品类  

品牌与品类,其实是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顾客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则是:以品类思考,以品牌表达。顾客嘴上说要一盒“康泰克”,内心的想法是要一种控制感冒症状起效快的感冒药。因此,品牌的生命力取决于品类的生命力。而品类一定会随着竞争的加剧及技术的更新而分化,出现更多的新品类和细分品类。

新陈代谢既是人体的运行规律,也是商业的运行规律。老品类的逐渐衰落甚至消亡,新品类的诞生乃至兴盛,是商业运行的自然和必然。因此,从较长的时间看,任何企业都无法逃避新品类的挑战,要么顺势而为,要么被时代抛弃。

众所周知,创新尤其是医药行业的创新风险极高。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高的成功率,就成为品类创新的关键。

需求无限,为何生存艰难?

事实上,商业世界从来都不缺机遇,只是太多的企业对机遇视而不见或熟视无睹,更多的企业更愿意去做追随者而非开创者。因此,不管是低水平的项目,还是高技术的项目,总是会出现抢风口、一拥而上的景象。而结局往往也不太好,最终“一地鸡毛”的情况屡见不鲜。

最大和最显而易见的机遇,就是顾客的痛点,或者行业当下的问题及不足。

例如对中药饮片的创新。中医药是我国的瑰宝,传统的中药饮片历史悠久。在如今现代化快节奏的时代,中医药的发展相对缓慢,除了现代医学的竞争因素,中药自身的主要或者关键原因至少有两个:一是中药饮片质量参差不齐或者不够稳定;二是传统中药水煎剂制备过程繁杂,难以满足现代快节奏的要求。因此,上海中药厂的张志伟工程师在1984年提出从中药汤剂到配方颗粒改革的设想。中药配方颗粒是单味中药饮片经水提、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可供医生临床直接配方应用,因而又称为“免煎汤剂”。

再如采血。采血检验是医院常规的诊疗工作之一,目前均由护士对患者进行人工采血。稍做观察,很容易发现存在的问题:一是采血护士人力不足,患者采血排队等候时间长。二是由于护士采血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首针穿刺成功率平均80%,换言之,20%的患者采血至少被扎第二针甚至更多针。三是血液样本质量不高,导致无法进行后续检验或者检验结果不够准确。四是医患传染风险。采血工作虽然简单,但因工作量大、重复率高,隐藏巨大风险。据统计,每年有20%以上的护士在采血工作中受到针刺伤害。美国及国内均有人关注到以上问题,已有多家企业正在开发采血机器人,目前至少有一个型号的产品于2019年已经被批准上市。

医疗健康行业的显著特征是痛点无数,需求无限。换言之,医疗健康行业存在无穷无尽的商业机会。这是其他行业难以比拟的优势。如果在这样的行业还感觉难以生存,那么更多的原因或者关键的原因不在企业外部,而在企业内部。

固步自封、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缺乏对市场的洞察、缺乏对市场的敬畏,可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几乎所有企业中。把一切困难归咎于政策因素及政策巨变,只是一种就事论事式的表面分析,如果不从商业逻辑的底层寻找根源,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论“证据确凿”的重要性  

品类创新实践中出现的一个极端现象是对于机会(痛点)视而不见;另一个极端现象恰恰相反,企业对机会的把握十分敏锐甚至超前,却没有科学证据去证明新品类的价值或难以实现对痛点的解决。

失败于“证据”的案例不胜枚举。国内的“绿豆治百病”、“权健”等忽悠骗局早已被揭穿。而国外则以“女版乔布斯”的故事最为炫目。2003年,伊丽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成立了一家高科技公司Theranos公司,号称指尖采血可以检测癌症,一时间成为资本的宠儿,但其宣称的滴血验癌被揭露只是谎言,又一次让人们的美好期望幻灭。2016年,Theranos公司的血检执照被吊销。《福布斯》对霍姆斯的身价估值也从45亿美元直降为零。

而中药配方颗粒这一新品类,从创立到结束试点正式批准投入临床使用历经37年。期间,主要的工作就是积累科学证据,建立行业标准,从而确保其治疗价值不亚于或优于传统中药饮片。

“从零到一”突破重围

    而品类创新路上的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单单把握以上两点显然是不够的。更重要和更需要的是企业家精神,而企业家精神则很难通过培训学习而具备。

无论如何,品类创新这一理念或策略,有助于正在为企业生存及发展而焦虑的企业家找到正确的出路。如果传统赛道(品类)已经太过拥挤或即将衰落,不妨大胆地开辟一条新的赛道(品类)。国际顶级营销大师、定位之父艾·里斯先生指出,最好的市场是基础量为零的市场。鲁迅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40年前,世上本无中药配方颗粒;3年前,世上本无采血机器人。今天,这一切,都有了!从零到一,开创新品类,是企业突出同质化竞争重围的不二法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