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种植牙集采离落地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2-01-27 15:06:02作者:本报记者 慕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嘉宾】


耿鸿武 九州通医药集团营销总顾问

蒋海洪 上海健康医学院医疗产品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韩广源 广东省医疗器械管理学会会长

张亚勋 长沙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执行秘书长

王  强 医疗器械营销管理专家


种植牙是牙齿缺失最持久的治疗方案。国海证券发布的《种植牙行业深度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种植牙数量呈爆发式增长,2020年我国种植牙数量约400万颗,销量增长28.2%。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种植牙潜在市场规模可观,不过,高昂的种植牙自付费用,常令患者望而却步。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将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下一步计划中,将逐步扩大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覆盖面,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

消息甫出,便引起业界热议。有观点认为,种植牙集采大幕将启。在不久的将来,有望通过集采打破现行种植牙价格体系,切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亦有观点认为,种植牙集采真正落地,其难度比预想中大。

那么,种植牙集采离落地还有多远?《医药经济报》邀请业内专家进行探讨


“技耗分离”为集采提供支持


医药经济报:无论是宁波市《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征求意见稿)》还是“八省二区”《关于开展部分口腔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以及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到,下一步计划对群众关注的骨科耗材、药物球囊、种植牙等分别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开展集采,似乎都预示着种植牙价格虚高的问题正愈发受到重视,种植牙集采已箭在弦上。对此,您怎么看?


王强:在我看来,当前比降价更核心的问题是,由于对疼痛的担忧,我国牙科患者就医意识远低于发达国家,种植牙的渗透率与日本、韩国等国家相比差异较大。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种植牙渗透率仅为每万人28颗,是韩国的1/22。特别是牙齿缺失时间较长,如超过5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患者种植牙的意愿会更低。因此,从当前情况看,如何提升患者牙齿种植意愿可能比讨论种植牙的价格更为紧迫。


医药经济报:与药品不同,人们在口腔诊疗中的支出,除了耗材费用外,还有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费。因此,有观点认为,种植牙进集采只能降低材料的成本,难以大幅拉低种植牙手术的价格。您认同这种观点吗?


耿鸿武:按照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思路,未来将实施“技耗分离”,这为种植牙的集采提供了政策支持。种植牙的费用来自两部分,一是医疗服务费用,二是假体费用,其中假体费用的占比相对还是比较高的,因此通过集采可以有效地解决种植牙价格高的问题。

张亚勋:高值耗材和药品不同,收费项目中实际上都有医疗服务费用。由于种植牙及牙科市场畸形,收费虚高,一颗牙种植需花费3000~30000元,其中医疗服务费约25%左右。因此,种植牙集采必定能大幅降低种植牙手术的价格,并对整个口腔市场带来价格拉低效应,缓解“看牙贵”问题。但由于植牙属非医保项目,加上很大一部份市场在民营医院,其降幅受此影响,下降区间应该在60%~80%。

蒋海洪:在不同的医疗服务项目中,医疗耗材对其价格的影响幅度不同。要观察种植牙集采对种植牙手术价格的影响,还得先看种植牙在一项种植牙手术服务项目中的价格比例。

韩广源:种植牙的花费主要由材料费和治疗费构成,如选用国产材料,材料费与治疗费大致相当,如用进口材料,则材料费可能占到三分之二。通过集采降低材料费,有利于降低种植牙整体的手术价格。目前民营牙科诊所也有相当的发展规模,形成了一定的竞争态势,也有利于整体治疗费的下降。


实现进口替代是政策方向


医药经济报:众成数科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7月底,获得我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的种植体本土企业有17家、国外企业有36家,且以韩国、美国、德国、瑞士企业为主。由于国产种植体上市时间短,市场份额仅在7%左右。因此,业界担忧,由于进口垄断,定价权在外企手中,如何保证产品的降价幅度?


王强:除了价格,市场占有率情况亦是集采工作推行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从目前的产品情况看,种植牙集采应该分进口组和国产组,或者分大小组,但在进口产品占比超九成的情况下,如何体现分组的意义值得思考。由于进口产品市占率高,患者依然会将进口产品作为首选。那么,在当前市场竞争格局下推行种植牙集采,要达到预期效果可能还有一定难度。

张亚勋:政府推动集采的目标除了惠及民生,还应推动本土产业升级。事实上,推动本土产业发展也是民生工程。植牙市场90%以上依赖进口产品,固然有产品品质的因素,但也与医疗机构的认知、对消费者的推介、宣传等因素有关。因此,种植牙的集采,一方面可以倒逼本土企业加强研发和市场宣传,推动产品创新升级;另一方面,应该创造有利于国产替代的条件。特别要加强对国产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宣传。实际上,国产产品的价格更适用于大众消费,其产品质量也不差,问题是惯性思维和盈利追求使医疗机构主要推荐进口产品。


医药经济报:如果外企不配合降价或者弃标,患者最终被动使用国产产品,也许还会因为产品质量考量而选择进口产品,那么,集采就失去了意义。在您看来,如何避免这类事件的发生?


耿鸿武:实现进口替代是国家政策的设计方向,按照以往集中采购的经验,只要有淘汰机制,就一定会产生激烈的竞争,价格就一定会下降。出于市场考虑,一定会有个别厂家弃标,但是36家国外企业都弃标的可能性应该没有。因此,说集采失去意义是杞人忧天、痴人说梦。

张亚勋:市场垄断才有价格垄断,消费者的选择应该更多是医生的选择。因此,改变医生、医疗机构的惯性认知和营利追求,加强国产产品宣传,大多数消费者应该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国产产品。

韩广源:个人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据我了解,当前国产种植牙产品的质量尚可,对一些不影响外观的牙体选用国产产品还是进口产品并无太大的差别。如果进口产品在种植牙集采上的积极性不高,事实上反而给了国产产品发展的机会。况且外企有30多家,整体竞争性不低,因此,不必过于担心外企弃标。

蒋海洪:国家开展高值医疗耗材集采的一大目的是实现医保控费,对于不使用医保基金支付的种植牙产品,国家或许并不会重点关注。在集采情形下,企业主动放弃参与机会或许会让自己更为被动。


因材施策应对集采难关


医药经济报:在国家强调“一品一策”的背景下,种植牙集采的全面推行还面临哪些挑战?


耿鸿武:按照八部门联合下发的31号文指导思想,高值医用耗材会按照因材施策的原则设计集采规则,参照国家层面“冠状支架”和“人工关节”的集采规则以及各地针对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试点的经验,种植牙集采与前两批高值耗材集采相比,从难度上讲并没有多少特殊性,本身并不会面临什么新的问题,倒是未来临床使用的习惯、患者的观念等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王强:去年8月,宁波市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医保历年账户支付种植牙项目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向社会征求意见。文件提到,“建立医保历年账户可支付的种植牙品牌目录,未纳入的品牌目录内产品,医保历年账户不予支付。通过制定医保支付限额工作,将打破现行种植牙价格体系,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不过,该文件并未取得深入进展。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种植牙是自费项目,因此,在目前多地医保基金面临穿底风险的情况下,医保首先要解决的是医保自付部分,尤其是已纳入医保报销的医疗器械才是医保的支付重点。再有,从目前开展的集采工作看,尚未出现对自费产品展开集采的先例,这也是将种植牙纳入集采的难点之一。


医药经济报:关于种植牙集采工作的推进,从政策以及企业的角度上看,还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张亚勋:种植牙属非医保产品,种植牙更大的市场在民营医院。因此,集采后更要保证服务质量及售后服务,要防止医疗服务费用的变相大幅涨价,以冲消种植牙集采惠及民生的意义。建议针对种植牙集采,制定有利于进口替代的规则。

蒋海洪:不久的将来,国家将对基本医疗保险相关的医疗耗材实行目录管理,在这种情形下,集采推不推行,医疗耗材以及与医疗耗材相关的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环境都将发生变化,企业宜提前做好适应新环境的准备。

韩广源:当前政策鼓励国内企业的发展,但对种植牙而言,有长期性、个体性的特点,若材料、治疗不理想,对患者影响很大,因此,产品的选择与患者的个人倾向、支付能力也强相关。集采规则不宜一味考虑价格,还应让患者有选择的空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