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国创新加速“出海”

发布时间:2021-12-31 20:17:37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让更优质的创新“幼苗”在更高层级“沃土”孕育

中国创新加速“出海”


百济神州日前发布公告,公司与诺华制药达成合作协议,诺华将获得百济神州TIGIT抗体Ociperlimab的主要海外权益。随着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逐渐与国际接轨,中国药品监管体系开始加速融入全球监管,中国医药产业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无论License-in还是License-out,本土医药企业的国际化合作路径,正在吸引更多创新企业纵身跃入“出海”浪潮。


license-out体现创新价值


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入高质量创新发展时期,然而,面对医保谈判的大幅降价、带量采购的低价传递效应,获批上市后的创新药也面临商业回报空间受挤压的挑战,“中国创新药的核心战场在国际市场”呼声日盛。

截至今年第三季度,自2020年以来国内药企发生的license-out交易数量达到67笔,超越往年之和。其中,2021年前三季度跨境license-out已经发生30笔,逼近去年全年总数。海外授权量价齐飞的拐点已经来临,仅今年license-out金额的前十名,首付款均超过1亿美元。

license-out是本土药企“出海”的一种方式,也是创新药物实现全球商业价值转化的重要选择。百济神州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吴晓滨告诉本报记者,疾病没有国界,本土创新企业的努力同样没有国界,在和疾病的战斗中,全球一盘棋,中国创新企业国际化是必然过程。在国际化道路中,很多RCEP区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难以负担国际大药企昂贵的创新药,这些国家和地区就是中国创新药非常好的着力点。

纵观近两年中国创新药的跨境license-out,“出海”最多的是成熟靶点如PD-1、BTK,以及热门领域如ADC、CAR-T和热门靶点如CD47和SHP2等。

昂阔医药联合创始人、董事长兼CEO袁斌博士分析指出,中国医药创新企业对外授权的管线以临床后期或已上市产品为主,这也是交易金额屡创新高的原因,大部分项目都比较接近商业化阶段。

海外市场竞争激烈,想要吸引跨国企业购买项目,考验中国药企的创新“含金量”。行业普遍认为,中国医药创新企业想要将自主研发的产品进行海外授权,首先团队要有国际视野,能够进行无障碍国际合作。此外,产品能够紧跟创新前沿,具有国际级“硬核”创新力,且市场空间足够大,有足够的吸引力。


构建国际化创新生态


面对创新药市场全球化竞争,打造国际产品力和全球商业能力,已经成为中国药企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短短几年,中国创新Biotech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头部创新企业逐步转化为Biopharma。

对每一家早期创新企业而言,每个项目进程、每个发展阶段都存在关键节点,构建从早期药物研究、临床开发到药物生产及商业化落地的复合型体系,不仅对资金有巨大的需求量,对公司管理的综合能力也有极高挑战。

近期,百济神州生物岛创新中心正式揭幕。该中心是一个以科学家、企业家为中心的孵化器,旨在整合全球创新资源,为前沿技术提供产业转化。由于重大生物产品研发必须集聚产业合力,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器成为医药创新企业落地的重要资源整合平台。在资本、人才、硬件、服务等常规配套近乎完备的今天,前沿创新需要的国际化视野和全球临床开发运营能力,成为创新企业集聚的重要吸引力。

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潘洪辉表示,新时期医药企业的创新力门槛越来越高,开展医药创新研发工作,必须立足全球视野,与众多不同领域的创新企业进行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为彼此未来的研发路径创造更多可能性,共同促进产业的进步与更迭。

面对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抱团发展能聚小成大。如今,头部创新企业已经走出了国际化发展之路,将有机会持续带动初创企业站在更高的层面、更高的起点参与国际竞争,构建适合中国医药创新的国际生态。

中科科创首席执行官谢勇认为,中国医药产业创新砥砺前行,涌现出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康方生物等创新企业,研发产品陆续进入商业化阶段;围绕研发上游的战略资源整合,已经到了深入布局的临界点。“让更优质的创新‘幼苗’在更高层级‘沃土’孕育,使其迅速成长为中国乃至全球高质量创新力量,方能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游刃有余,让中国创新药的临床和商业价值得到更大的体现。”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