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整合开放内部资源 冷链物流平台化发展蓄能

发布时间:2021-12-29 10:47:47作者:孙建伟来源:医药经济报

整合开放内部资源

冷链物流平台化发展蓄能


前不久印发的《“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聚焦建设“四横四纵”八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畅通“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融合联动的“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并围绕如何打造相应的冷链物流服务、监管和支撑体系,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作出全面统筹部署。


重点品类的两大发展目标


《规划》指出,到2025年,国家要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通过推进冷链物流规模化组织效率大幅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标准化、智慧化、绿色化水平明显提高,成本水平显著降低,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展望2035年,要基本全面建成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体系的设施网络、技术装备、服务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行业监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这一远景目标,为我国在“十四五”期间聚焦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明确了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

笔者留意到,《规划》体系在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部分,针对健全冷链物流服务体系,提出了实现分类优化冷链服务流程与规范,提升专业化冷链物流服务能力的具体发展目标,并将疫苗等医药产品作为重点品类之一。同时强调,随着国家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冷链物流承担着保障疫苗安全配送的艰巨任务,已将疫苗等医药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规划》在聚焦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方面,提出两个发展目标:

一是鼓励医药流通企业、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建设医药物流中心,完善医药冷库网络化布局及配套冷链设施设备功能,提升医药产品冷链全程无缝衔接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支持疾控中心、医院、乡镇卫生院(室)等医疗网点提高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和使用环节的质量保障水平;加强医药物流中心与冷链末端的无缝衔接,探索发展超低温配送,构建广覆盖、高效率、低成本、安全可靠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网络。二是提升医药产品冷链物流应急保障水平,将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纳入国家应急物资保障平台,完善全国统一的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特别管理机制,保障紧急状态下疫苗及其他医药产品冷链运输畅通和物流过程的质量安全。

此前一个月,国家商务部出台了《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构建便捷、高效、安全的现代医药物流体系,而《规划》关于医药产品冷链物流确立的远景目标,是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的指导纲领和具体的实施措施。

为此,聚焦制约药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医药流通行业应勇于承担起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物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尤其是实现我国疫苗等医药产品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提升组织化和规模化运营能力

目前,冷链物流企业在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上的发展程度不高,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不够广泛,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因此,作为具备雄厚供应链资源整理的跨区域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可整合开放内部冷链物流资源,推动平台化发展模式,提升冷链物流组织化、规模化运营能力,将冷链物流业务作为核心竞争力培育,并将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龙头企业作为对标对象。

除此之外,医药流通行业应着力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开展社会化服务。例如,国药控股天津公司今年全力配合了本市新冠疫苗紧急接种任务部署,作为当地CDC指定的新冠疫苗物流配送实施单位,及时、准确、安全地将疫苗交付全市各接种点。 

显然,冷链物流基础较好的企业,能于疫情变局中开新局,依托本企业在区域市场的影响力,赢得为大众、客户提供精诚服务的机会,并为其创造价值,这份荣誉对于企业构筑和引领区域市场竞争格局,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无疑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业内冷链物流基础较好的企业,必然在提高冷链物流专业服务和应急处置能力,响应监管部门在规范市场运行秩序,完善全程追溯体系,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安全等方面获得更多先机,为打造药品冷链物流服务品牌带来积极效应。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