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罕见!医保基金收不抵支

发布时间:2021-12-27 15:14:19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赵书敏来源:医药经济报

1-10月最新数据详解

罕见!医保基金收不抵支


医保基金结余为负数的罕见情况已然出现!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大于收入,当期结余为负。

虽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职工医保基金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的总体收入还是高于支出,但在基金收入难以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医保基金的压力是空前的。

重压之下,“集采”和“支付方式改革”成为必须进行到底的两盘大棋!


QQ图片20211227151300.jpg

QQ图片20211227151322.jpg

QQ图片20211227151338.jpg

罕见当期结余为“负”

1-10月城乡居民医保结余为-6.3亿元


国家医保局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0月,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22141.91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收入14930.65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7211.27亿元;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9013.13亿元,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含生育保险)基金支出11795.56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7217.57亿元。

也就是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支出大于收入,1-10月的结余为负数(-6.3亿元)!这是十分罕见的情况!

虽然从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的规律来看,一年中只有个别月份收入会较高,如1月、2月、6月、11月、12月,所以从2021年全年来看,基金还是存在当期结余回正的可能。但即便如此,足以说明医保基金目前的压力的确非常大。


医保基金压力空前

多因素迭加:健康需求升级+人口老龄化加重+新冠疫情+收入快速增长难


关于“医保基金压力大”的说法,其实已经说了好几年。虽然每年医保基金当期结余不少,累计结余甚至比当年度支出还大,但这个说法就没停过,特别是自从医保基金的支出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之后。

的确,有太多因素给医保基金的支付施加了压力。国家不断地鼓励释放健康需求,提出“健康中国2030”等一系列规划、“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等;人口老龄化面临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增速快的局面;新药物、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了新需求……

再加上自2019年底开始的新冠疫情带来的费用,除了新冠患者的治疗费用,还有大规模的核酸检测、全民新冠疫苗的接种——虽然这部分主要通过医保基金滚存结余和财政资金共同承担,但怎么算都是一笔巨大的账。

而基金收入却很难再快速增长了。近十年来,城乡居民医保的人均筹资水平已经从两百多元上升到了接近九百元,职工医保亦从两千元左右上升到超过四千五百元。

近几年,虽然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每年都还有结余,但当期结余占当期支出的比例已经从2012年的26%左右下降到了18%左右。


地区差异巨大

结余够一年支出VS结余只够3天支出


不过,对于医保基金而言,更大的压力可能是来自地区的不均衡。

从2020年累计结余来看,最多的是广东省(3665亿元),最少的是西藏(148亿元)。如果看人均累计结余,最多的则是上海,为16506元;而最少的河南只有1018元。

巨大的地区差异,源自于各地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的差异。

2020年人均筹资水平最高的是北京,达6969元,而最低的河南只有1183元,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5.9倍。如果只看职工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水平最高的是西藏(8881元),最低的是辽宁(3425元),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2.6倍;而只看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水平最高的是北京(2782元),最低的省份却是职工基本医保人均筹资最高的西藏(仅740元),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3.8倍。

2020年人均支出水平最高的是北京(5824元),最低是西藏(961元),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6.1倍。只看职工基本医保,人均支出水平最高的还是北京(6701元),最低的是吉林(2949元),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2.3倍;而只看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人均支出水平最高的是上海(2300元),最低的则是西藏(373元),最高省份是最低省份的6.2倍。

结果就是各地区基本医保基金的当期结余占当期支出的比例差异巨大:最高的西藏2020年的基金结余就足够一年的支出(按2020年支出水平),而最低的山东全年的结余就只够一个月的支出。更严重的是城乡居民医保的情况:当期结余不足以支付一个月的基金支出的省份有12个,最低的天津只能支付0.1个月,也就是3天左右!


缓解压力迫在眉睫

两盘“大棋”将进行到底!


2020年时,基本医疗保险累计结余还有3.15万亿元。哪怕不算当中30%多的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和城乡居民医保的累计结余合计还有2.14亿元,相当于目前基本医保一年的支出。

而新冠疫情以来,医保基金的累计结余还要用来防疫,用于全民新冠疫苗的接种。缓解医保基金压力已迫在眉睫!

事实上,相关政策都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并且,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的医药行业也将因此而发生剧烈的变化。

一是集中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制度化。国家医疗保障局价格招采司董朝晖指出,从国家层面来看,药品和耗材的国家集采还会继续。药品方面,将保持每年开展两批化药的节奏,同时还会探索生物药、中成药集采。耗材方面,由于没有一致性评价作为基础,需要“一品一策”梯次推进,明年的重点在于骨科类耗材集采。此外,各省还会继续开展省级或组建省际联盟集采。可谓将集采进行到底、将控费进行到底。

二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2021年11月2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列出了时间表。2021年底,DRG和DIP试点“百城”进入实际付费。2022-2024年,全面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覆盖的省份分别不少于40%、70%和100%,即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的统筹地区(省份)全部开展DRG/DIP付费方式改革,先期启动试点的地区不断巩固改革成果。到2025年底,DRG/DIP支付方式覆盖所有符合条件的开展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病种、医保基金全覆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