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4 17:38:54作者:伍一来源:医药经济报
云南中药材发展不均衡
三七等产能有待调减
云南是我国中药资源蕴藏种类最多的省,其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和农业产值连续四年位居全国第一。据行业统计,2020年,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00万亩,中药材产业综合产值达1195亿元。
但笔者据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的统计,云南也是中药材基地和合作社建设的热点省份,庞大的实体数量,造成云南当地中药材生产参与群体和最终形成的产能、产值严重不匹配,没有充分给产地农户带来更大的实惠。比如,云南省的中药材生产仍呈盲目和无序性的状态,铁皮石斛、黄精、白及,甚至是三七等品种的生产面积需调减。
茯苓:恢复周期短,连续年份涨价几率不高
涨幅第一名的茯苓,国内有四大产区,其中,湖南靖州、云南景谷是主要的茯苓加工中心。今年云南产新遭遇雨水天气,影响采挖加工进度;而安徽省岳西县的茯苓开始大量产新,因长势较好,产量较去年有所增加,但市场需求量大,近期出口订单增多,产地陈货库存消耗殆尽,又加之产地加工户抢购鲜货,造成安徽鲜货少;靖州市场茯苓来货多且成交量大,价格稳。目前亳州市场安徽统白丁价为46~47元(公斤价,下同),小丁在38~42元之间,创下新的历史高价。
生产茯苓要消耗大量木材,特别是松木和椴木,想要增加产量,就要扩大山地开荒,获取原木,而现在各产地的松林管理依旧从严。目前从非洲进口的茯苓量暂时不多。
茯苓易生虫生霉,需冷库保存,这也造成市场上库存不高现状。但其年消费量又有3万吨以上,加上2020年新药典规定茯苓含水量要求从18%下降到15%,加工成本相对增加。另一方面,对茯苓无硫烘干的要求也成为其价格的有力支撑。但茯苓生产恢复周期短,少有连续年份涨价的情况。疫情期间,为防短缺,下游企业纷纷增加茯苓库存。未来价格走势如何,还需关注供需情况。
灯盏花:受制于中药注射剂销量下滑,价格难突破
灯盏花这两年价格一直不高,云南剑川县、大姚县、陆良县整体种植面积也不如前两年。灯盏花根据含量不同,颜色有差异,价格在24~35元之间,大姚、剑川货在23元上下,陆良县货因含量高价格在36元左右,主要为云药和广药所采购。
云南产区的家种灯盏花主要采割地上部分,野生资源则是全草采挖。家种货主要用于提取;野生资源含量略高,多直接入药。现在云南产区亩产量高的在200~300公斤,一般家种资源会采收两茬。四月第一茬采割后,六七月份还会再采割一茬。当地灯盏花主要用于提取灯盏花素,受到含量、色泽增多因素影响,利润并不理想。
前几年,因为有多家企业订单支撑,云南当地灯盏花生产相对稳定,但2018年之后,随着中成药特别是注射剂销量下滑,该品种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已经伤害到部分产区农户的种植积极性。而且该品种需求面不大,近期价格难有太大突破。
产区:生产需要合理计划
对云南省的中药材生产来说,提质增效是关键,特别是确保三七等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全程质量的可追溯。而且云南是我国中药资源第一大省,野生药用资源丰富,但资源的代偿性开发、可持续开发,长期得不到重视,部分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涸泽而渔”的危机。
应对云药进行全方位规划以及品牌系统建设,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标准制定、质量追溯、产业基地认证和品牌管理能力。聚焦质量提升和产业链延伸,加强品种选育推广,加强农药使用管控,加强产地加工管理,加强深层次产品开发和产业化顶端设计,做大做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云南省作为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地区,中药材物种选育、种子种苗产业发展,以及优质药材的产业链开发,都具备其它省份不可比拟的优势。期待云南产区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在政策扶持和产业资本投入上双管齐下,将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