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1 14:16:47作者:李桂英 张中朋(医保商会)来源:医药经济报
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
在第四届进博会上、中国即将迎来正式加入WTO二十周年之际,国家层面坚定传递了“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决心不会变”的决心,还透露了“将更加注重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发展”“增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等重要导向信息。与此同时,中国也将继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包括医药跨境电商在内的企业之路将越走越宽。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的贸易方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外贸增长的新动能,促进了外贸转型升级及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特别是2020年以来,四处肆虐的新冠疫情冲击着贸易体系,全球贸易链及产业链受到破坏,不同国家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面临重重障碍,跨境电商有效弥补了全球贸易出现的短板。
医保商会方面梳理发现,2020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额达到3.91万亿美元,增长率为16.5%。同年,我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为10.3万亿元,但相比2019年有小幅下降(同比下降1.90%)。对2016-2020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进行分析,发现2016-2019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维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渗透率持续提高,直至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物流不畅、物流成本提高及供应链不足影响了交易规模(略微下降)。但疫情的发生加大了消费者对于互联网的依赖程度,改变了消费习惯,随着全球物流及供应链的恢复与重建,跨境电商业务有更大延伸空间(如图1所示)。
发展路径及政策沿革
时至今日,跨境电商在国家简政放权“放管服”的背景下,逐步建立完善的监管体系,新发展格局逐步构建。
根据商务部和海关总署的数据,我国自贸试验区数量已经达到21个,覆盖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跨境电商综试区105个,覆盖30个省(区、市);综合保税区数量达到150个,覆盖31个省(区、市)。这意味着,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范围已经覆盖国内所有省(区、市)。
纵观跨境电商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及爆发期三个阶段:
萌芽期始于一些跨境B2B网站的出现,主要是外贸信息的交流,如阿里巴巴国际站;发展期始现B2B在线交易,国家开始颁布出台相关的管理政策;随着跨境电商爆发期的到来,国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一步明确监管框架(如表1所示)。
持续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
近几年,国家发布了系列关于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相关政策,涉及税收、退货、监管要求等。其中,2018年发布的《关于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商财发[2018]486号),提出对于通过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物品需要满足“属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内、限于个人自用并满足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税收政策规定的条件”。并要求“通过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交易,能够实现交易、支付、物流电子信息三单比对”等。这个《通知》还明确相关商品要符合原产地的质量、安全、卫生、环保、标识等标准或技术规范要求,但可能与我国标准存在差异;消费者需自行承担相关风险。
对于《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国家也在不断调整完善。笔者留意到,在财政部等多部委更新发布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商品清单(2019年版)》中,共涉及1413个税号。作为健康相关产品,营养健康类产品一直是跨境电商进口的热点品类。清单中与营养健康相关的税号约32个,包括目前市场上的热销品类(如维生素类产品、鱼油类产品、辅酶Q10类产品等),并对部分产品跨境进口设置约束条件,如对鱼肝油类产品规定的约束条件为仅限网购保税商品;对于其他鱼油类产品则设置两个约束条件(未列入《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的商品和仅限网购保税商品)。
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的建议
跨境电商自出现以来,经历了熔断期及政策过渡期,目前进入稳定向好的阶段。各个参与主体需共同维护营商环境:经营方及时了解跨境电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监管方按照“包容审慎”的原则进行监管创新,促进跨境电商事业蓬勃发展。
1.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
随着产品线上销售渠道的火爆,越来越多的企业转型或进行多元化发展,布局线上渠道、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渠道。
相关企业需要了解跨境电商零售进口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基本大法,不触碰红线。例如,不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外线下自提以及不进行二次销售等(如表2所示)。
2.征求意见,进一步优化清单
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关行业商协会也能发挥应有力量,特别是在扩大征求意见范围,广泛吸纳大健康产业建议方面,在优化跨境电商零售进口清单的基础上,引进更多高品质、高科技含量的产品。
企业希望主管部门在包容审慎监管原则下完善跨境电商监管体系;对于跨境模式中出现的新业态,保持企业发展的灵活性;并加大对出口国家相关政策及监管的指导,帮助更多企业了解国外市场,促进外贸。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