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全国胰岛素带量采购中选逻辑

发布时间:2021-12-01 11:02:22作者:刘彬来源:医药经济报

11月30日,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正式对外公布,笔者试对各组中选降幅和逻辑做一分析。

餐时人胰岛素

平均降幅:44%(代表品计)

都说“光脚不怕穿鞋的”,合肥亿帆生生拼出了一条活路。在本组,虽然亿帆报量只有区区6万多支、300多万元的金额,仅强于宜昌东阳光,但亿帆信心十足,55%的降幅与天麦50%的降幅一骑绝尘,远远将其它投标企业40%的降幅或略高一点降幅甩在后面。

亿帆这么大的降价也只是保住了100%的存量,笔者认为,联邦的降幅更精巧,与第四名东宝仅差不到0.4%的降幅,却稳稳留在了A档。虽然只有85%的存量,但一个A一个B,在临床推广的工作中还是显而易见的。

礼来、诺和诺德是想明白了,本身报量巨大,一个接近1.2亿元,一个2800万元,切去30%又何妨?毕竟临床自主选择,外企品牌效应在此,没准转了一圈,回流五成也未可知。从这个角度来看,本组“黑马”报价策略有些无奈,如果亿帆中个C类,没准儿整个市场就没了。原研企业的考虑也很精妙,留下后手,且等临床下回分解。

基础人胰岛素

平均降幅:45.12%

本组创下了本次国采最大的不甘,面对只要降40%即可中选的现实,江苏万邦选择了放弃。370多万元的报量金额,对万邦来说,不上不下。上有礼来、联邦上千万元的报量压制,下有亿帆、天麦两家合肥企业虎视眈眈。

笔者揣测,万邦可能选择了拟中选规则(一),报出了一个自认为比较合理的价格,想通过差额中得一个合适的位置与价格。但事与愿违,面对40%的降幅即可中选的现实,事实再次证明,只要能摸到地板,企业能中的都想中。而万邦本身报量一般,最终,将近370万元的报量直接被分掉八成,面对原研和国内企业的挑战,万邦下一步的考验可能会很艰巨。

预混人胰岛素

平均降幅:47.34%

这一组报价比较有意思,分成两个档,50%以上及50%以下的档位。其中,50%以上的降幅中又分成两个档次,第一档是甘李,第二档是亿帆和天麦。甘李作为国内第一家产业化生产重组胰岛素类似物的公司,此次报价直接亮出了“大招”,173万元金额报量其实不多,但64.22%的降幅与第二名亿帆差了11个点左右,只能说甘李保存量的信心太强烈。

据了解,甘李团队为了准备此次国采,事无巨细,仔细筹划。这个报价说明甘李正在努力释放胰岛素的“集团军”协同作战效应,通过胰岛素全链条的布局,在稳定市场的基础上,全力开发疆域。

诺和诺德、礼来两家报量接近20亿元的金额,此次一起进入C组。如上所述,外企品牌效应在此,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在降幅差距不大(国内10个点、国内与外企15个点)的情况下,选择外企的可能性仍然比较大。

餐时胰岛素类似物

平均降幅:69.55%

又是甘李,以72.25%的价格降幅冲在了最前面。但这一组的看点不是甘李,而是通化东宝,以41.21%的价格降幅进入B类。通化东宝可是没有医疗机构报量的,根据规则,其量的来源就是赛诺菲与诺和诺德,尤其是诺和诺德将近15亿元的报量,谁不眼馋?东宝2020年营收将近29亿元,品种结构已经以三代胰岛素为主,产品极具竞争力。面对这样一个深藏不露的对手,该组其它中选企业要格外留意。

基础胰岛素类似物

平均降幅:46.63%

甘李一马当先,以63.21%的价格降幅与第二名联邦差了将近14个点。此次国采有两个企业格外引人关注,一个是通化东宝,另一个就是联邦制药。

联邦制药相关产品质量标准均高于中国药典、美国药典、欧洲药典,2020年联邦制药收入87.72亿元左右。这是一家不可小觑、极具竞争力的企业。此次报价,49.27%的价格降幅与甘李相比看似差了很多,但仔细一看,与礼来47.732%的降幅仅差了不到2个点,至少在这个组,联邦的思路非常严谨。

同样,本组也有一个搅局者宜昌东阳光,没有报量,40.77%拿到C位。令笔者惊讶的是,降40%就能中选,既然锁定了C位,多降0.77%是什么意思?另一个C位是诺和诺德,1元多的差距,这个降价没有意义。唯一能解释的是,宜昌东阳光担心再有其它变数,比如拟中选规则(一),事实证明,他们想多了。

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平均降幅:56.44%

这个组,外企出现了明显分化,诺和诺德基本属于“躺平状态”,40%降幅进C类,将近35亿元的报量市场着实诱人。礼来8亿元的报量,却直接用73.76%的降幅逼退了对头把交椅有想法的甘李。估计甘李有点不甘心,接近1.7亿元的报量生生被切走了一成。

小结<<<

胰岛素专项采购试水,注定了这次品种遴选时的小心翼翼,市场报量的充分程度直接决定了企业参与带量采购的兴奋程度。成熟优势市场、小市场是否充分?空白市场报量是否超过预期?降幅、小众对手的策略、优势品种纳入都会成为不确定因素,市场变化无非替代、结合、扩张,带量采购就是一个争夺存量、抢占增量的过程。

带量采购没有捷径,研究好自己,分析好对手,把政策吃透,扎扎实实地向前推即可。理性思考告诉我们,国家带量采购只要摸一摸成本,结合历批次降幅,就能基本估算九成左右的成功报价。虽然此次国采专项还是出现了一些意外的报价情况,但能中标还是好的。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