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抗肿瘤药研发新规落地 创新源头迎大考

发布时间:2021-11-24 17:32:33作者:本报记者 张松来源:医药经济报

抗肿瘤药研发新规落地

创新源头迎大考


11月22日,在大盘指数全面开花的背景下,CRO概念股再度走弱,博济医药超跌7%,昭衍新药、药明康德、阳光诺和、康成化龙、义翘神州等纷纷跟跌。日前,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正式发布并施行《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下称《指导原则》),或许是上述股价波动的一个诱因。


系统化、制度化总结研发理念


围绕药企关心的研发立题、临床试验设计等问题,《指导原则》从患者需求的角度出发,对抗肿瘤药物的临床研发提出具体建议,为促进抗肿瘤药科学有序开发提供重要参考。《指导原则》提出,新药研发应该以为患者提供更优(更有效、更安全或更便利等)的治疗选择作为最高目标,明确对照药是体现新药临床价值的基础,应该关注阳性对照药是否反映和代表了临床实践中目标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等要求。

在业内看来,随着抗肿瘤药物研发新规落地,“头对头”的临床研究或将成为行业新药研发的标配。这无疑将加大药企新药开发的难度,有力打击了现阶段存在的“伪创新”现象,也成为前述CRO企业股价产生波动的具体诱因之一。但事实上,自2015年起,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药物研发和创新就已成为药监部门药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荣昌生物CEO兼首席科学官房健民认为,这份文件基本的核心内容实际上并不是突然出现的新变化,原本CDE就是将临床价值作为重要的审评标准。只是过去国内药企可能更多关注的是仿制药的研制,彼时医药产业也是以仿制药为主,企业考虑的仍是能否达到原研药的标准。但是现在医药产业慢慢走到以创新药为主的新阶段,在临床设计、产品定位方面,自然要从新药开发最优的角度去考虑,如果疗效比现有的治疗手段更差,显然不具任何意义。“新规将原来就有的研发理念制度化、系统化地总结成文,实际内容与CDE在同药企沟通交流时提出的要求一致,创新药研发都要按照从临床需求角度出发的原则。”

默沙东全球高级副总裁、默沙东中国研发中心总裁李正卿坦言,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是该企业一贯坚持的主张,这些年也是一直在践行该原则来指导新药研发。“在肿瘤领域的开发策略上,一是在探索PD-1抑制剂与其他多种药物的联合用药,目前已展开1100余项临床研究;二是在诸多瘤种中开展包括辅助、新辅助治疗的研究,探索如何将治疗手段向早期癌症推进;三是在精准医疗上探索生物标志物如何能够更好地找到治疗获益人群,以增加药物临床疗效;四是对新的靶点和机理进行探索,包括CTLA4、BTK、LAG3等靶点在内对应的丰富产品线。通过这些方面的探索与积累来发现新的治疗手段对付癌症,增加临床价值。”


推动基础研究,激活创新源头


与《指导原则》遥相呼应的还有CDE近期发布的《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年度报告(2020年)》。从这份首次对中国新药注册临床试验现状进行全面汇总分析的报告可以看到,新药临床试验同质化、肿瘤治疗领域靶点聚焦等问题明显,这也让业界不得不思考如何激活创新源头这一时代考题。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坦言,创新从来都是一个从0到1的过程,源头创新实际上更多是集中在药物的发现,而后才能够形成转化。“科学创新都不具有计划性,一定是和研发中遇到的各种要素碰击所产生出的新发现。中国的源头创新更要强调的是基础研究,基础要牢,否则难以走向创新的下一步。而强调源头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在体系上进行完善,首先在药物发现领域要有更加适合于源头创新的土壤,让研究者能够展现其才能甚至狂想,然后转化成技术走向产品,这是现在必须要走的道路。”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执行总裁康韦则认为,从跨国药企实践的研发模式来看,有的是通过自身的科研团队来发现早期的靶点,有的则是从其他科学家或者研究机构引进的新技术,将其转化为临床可用的药品,然后规模化生产,最后安全有效地传递到患者手中,最终解决病痛。“从创新模式来看,尽管新药研发也可以是合作式的,但更重要的是科学家对早期研究的探索精神、长期的投入和热情。国内医药创新正在蓬勃发展的道路上,但是对全新靶点的探索,可能仍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而除了着重加强基础研究的投入及激励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真正走到第一线以外,宋瑞霖也建议产业要提升自身的转化医学能力,即当出现药物发现时,能够从科学发现转化成技术优势,并同时转化成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要打破制度上的藩篱,为创新打开通道,这是政策端需要引导的。而在企业端,尽管生存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第一要务,但是为了能够高质量生存,要设立长远的发展目标,关注那些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同时也要认真地思考中国自身的研发优势与特点,例如在天然药物方面,我们就具备扎实的用药基础,传统的中医药为企业提供了很多未来开发的土壤。”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