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基药将走向何方

发布时间:2021-11-22 15:25:17作者:风轻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对外征求意见,有朋友表示:“不管怎样,在经历了一年的猜谜后,基药,终于向前走了一步。”笔者严正“驳斥”对方:“向前走一步,就很不错了。正如那句人生信条说的,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进基药只是第一步

看基药,视野不能太窄。随着经济发展、产业成长以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越发向往,在共同富裕的新奋斗目标引领下,基药已经从原来的基层用药需求转向大众基本用药需求,新时代必将赋予新的内涵。

回到基药目录属性。基药不是医保目录,医保目录其实是一个支付报销的清单,基药目录更多的是一个准入型目录,上有“1+X”(1为国家基本药物、X为非基本药物)政策要求,下有“98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占比按通用名计逐步达到90%;二级综合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占比应逐步达到80%;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品种占比应逐步达到60%)配备执行,在DRG、DIP“紧箍咒”越来越紧的背景下,进基药,能够帮助企业扫清进院阻力,所以能量满格的基药,在化药过评替代、中药循证发力的背景下,已然成了稀缺品种。

进基药,往往只是第一步,依靠政策开道和渠道发力虽然事半功倍,但专业化推广能力仍然不可或缺,因此选择品种时还是要仔细挑选。有的基药属于普药系列,价格低、厂家有十几家甚至几十家,几乎没有利润,再大量投入推广无疑是行不通的。

有的基药属于成熟品种,厂家少,临床结构稳定。但在经历国谈、地采后,这些品种已经陆续集团军式进入基药目录,走专业化、标准化的学术推广模式,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学术推广团队无疑是必由之路。

有的基药属于独家品种,在带量采购2号文大合并的背景下,无论化药还是中成药,任何产品都有可替代的品种,看看广东和湖北两个省际联盟带量采购目录的划分,就知道大势所趋。因此,护价比较难,扎扎实实走学术路线影响临床才是正确的道路。

几年前,为了抢夺基药,代理商、商业公司纷纷投掷大手笔,基药大品种的代理条件随之水涨船高。巨量的保证金和首提货物是基药代理的条件和谈判最核心的部件,在此基础上,可以不问市场容量、不问市场结构、不问销售策略,但结果如何?

基药因素增量几何

正值年底,几乎每家企业都在制定明年的市场发展规划。企业要考虑清楚,在实现增长的过程中,基药这个因素能否为企业实现目标带来正向推动作用?针对基药是否有一整套产品推广策略?市场代理商、商业公司有什么样的支持和服务?基药在其治疗领域是否具备相应的竞争资源?最重要的是,监管链条将延伸到医生处方。虽有基药身份,但如果策略没有想好,仍然想“新瓶装旧酒”,估计是行不通的。

从落地执行来看,国家有关政策要求,每个省要有500目录的带量采购任务。那么,各省新一轮药品带量采购,制定采购目录将新版国家基药纳入已是板上钉钉。从招标采购趋势来看,招采组织方一方面把过评品种价格降下来,实现控费替代,一方面把基药配备地位提上去,实现供应保障。

基药目录公布之日,就是各地医保局开展带量采购之时。对拥有基药的企业来说,政策利好,执行到位,一切好说,就怕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别的不说,单国采续约各地医保局已经应接不暇,再指望顺畅对接基药,恐怕企业又要下一番工夫。

抛开基药不谈,药物终归还是以治疗为导向,创新药有确切临床疗效的,仿制药就要放弃幻想,未来必然会回归到普通的工业产品的平均利润。中成药就要讲究疗效,中医药发展国策背景下,中成药必须自强自立。中药、化药、生物药只要有临床疗效,只要生产出来,销售问题国家会帮忙,市场会给机会。但总体来看,从控制基药使用比例、挂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到优先纳入医保目录、基药联动医保,把处方权收回笼子,保民生、降药价、省费用始终是主要方向。

基药只是一个窗口和缩影,能承载的毕竟有限,因此,企业看基药目录,不妨认真看自己,“产品为王”时代,最终能够把握命运的还是企业自己。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