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拐点未现,中药材品类跌涨分化已在当下

发布时间:2021-11-05 09:26:14作者:贾海彬来源:医药经济报

拐点未现,中药材品类跌涨分化已在当下


后疫情时代,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一是资本泛滥,诱发通胀和需求内卷;二是价格普涨,向农副产品领域传导;三是提质压力,中成药需求整体回落。看起来似乎不太好,但日前,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预计2021年前三季度,国内GDP同比增速高达6.3%左右。前三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平均上涨9.50%,为近20年同期最高水平。

数据可喜,说明国内经济恢复得不错。而且截至9月30日,国内中药材市场综合200指数上涨10.31%,达到2578.25点,还在呈不断加速上行态势。再加上政策催化影响,虽然中药去年同期业绩负增长,但今年业绩明显回升,且第二三季度较第一季度进一步提升,业绩边际改善明显。但这种火热的行情是真实反映吗?


现状 可喜的数据,泡沫的成分


自2020年起,新药典开始严格执行,中药材“优质优价”趋势更为明显。多种对质量要求较高的中药原料出现供不应求,如优质的连翘、苏子、淫羊藿等,当然它们的价格也随之增高。再加之极端天气对地产药材生产造成极大影响,成为游资炒作的“噱头”,涨价也就成了今年中药材行情的主题。

笔者通过天地云图中药大数据平台了解到,2021年第三季度,根据中药材新产地与品种大数据匹配得出:石斛生产热度再次回升;地龙、珍珠、水蛭和海马等动物养殖业快速增长;人参、百合、山药和三七等供大于求品种热情不减;红花、地黄、瓜蒌和白芷等涨价药材生产快速恢复。

因此,2021年前三季度,中药材无论是触底反弹还是产新即涨价,上涨是基本面,成为行情基本特征。但很遗憾,笔者认为这是马太效应,龙头企业控盘能力虽然增加了,但需求乏力,高价品种依然还是有价无市。特别是电商渠道,消费萎靡,增速创近年来最低水平,2021年前三季度只增长了0.45%。

中药材整体供大于求,需求下滑,但由于通胀加上囤积炒作行为,药材行情虽然极为火爆,但“泡沫成分”居多。在这种行情虚高的背景下,原有的套路可能就不管用了。


变化 压货风险大,溯源是出路


生存艰难,经营商压货待涨成为主要盈利手段。从表1中可见,市场与场地平均价差幅度达到6.23%。笔者在某信息论坛上发现,有同仁对中药材涨价也持同样的看法:中药材常用500个品种中,已有过半的品种价格出现上涨,导致商家介入动力不足,后续资金对市场的兴趣减弱;今年行情上涨更多靠的是人气,多数热点品种的上涨基本都是一步到位,价格基础并不牢固;今年中药材价格普涨,种植药材的效益大于种植粮食的收益,所以明年药材的种植面积可能会增加;疫情呈现常态化,老百姓收入不稳定,终端短期需求变化不大,当然个别品种还需要单独分析。但从大趋势来看,明年或许行情会进入瓶颈期,不过变数依然存在。

这也给经营商拉响了警报,风险加大再囤积炒货将自食恶果。对采购来说,选品就很重要。有采购商坦言,20%的品种要产生80%的效益,那么除了核心品种要建立基地之外,还要做到跟踪,比如对药材的生产生长以及物流库存变化情况做系统分析和跟进,同时对行情变化还要有预测。

所做一切都是为了迫使产业变革,倒逼生产企业走向源头。

同时,未来几年,新冠疫情预计将与人类伴生,中医中药将成为必不可缺的防疫手段,甚至是终极方案。这势必会带动板蓝根、茯苓、广藿香、白术、连翘、防风、白芷等抗疫类中药材需求的快速增长,出现阶段性价格上涨,甚至供不应求。比如,连翘、苍术、红景天这类野生药材。中药配方颗粒政策的利好,也带动了可溯源基地原料需求增长。比如,上海等地要求中药配方颗粒从溯源基地原料采购不得少于50%,代表着政策风向将倒逼生产企业与原产地无缝对接,具备可溯源能力的生产基地,原料供应将明显增长(见表2)。

因此,笔者认为,中药材虚高行情是否会继续,取决于三大变量:一是通货膨胀能否得到遏制;二是异常天气是否会造成灾情。灾害天气是很多中药材品种涨价的重要因素;三是19省联合采购是否会助推原料炒作行为。原料肯定会成为产业瓶颈,最终倒逼产业提档升级。在此,笔者建议,可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进行盘整,品种在随后会出现涨跌分化。今冬明春,大品种还是会接力率领大盘继续上行,预计还有一至两年的高行情,拐点暂时还没到来。


QQ图片20211105092446.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