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成药革新升级背后的终端变局

发布时间:2021-10-25 15:37:14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 郑淼来源:医药经济报

10月21日,国际期刊《Nature》主刊宣布近期已全球发布《焦点关注中医药》特刊,这是该权威期刊首次以焦点关注特刊的形式关注中医药的发展,对上海中医药大学等机构相继介绍了各自在中医药研究中取得的突出成果。如通过高通量筛选发现活性化合物为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找到潜在药物靶点等,由此中成药的学术研究开启新篇章。

当前,中医药的创新研发不断深入,通过大数据分析明确证候特点及演变规律,并从已上市中药里评价筛选有效治疗药物,如宣肺败毒颗粒等中药新药,为现代中药研制和中药质量提升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中成药创新至关重要。国内很多中成药都是颇受消费者欢迎的OTC产品,但因其发展历史在国内较短暂,同时社会上也有偏见,认为OTC不如处方药的地位高。恰恰相反,在西方国家,OTC药物品质更高、更安全,其市场占有量及销售份额都超过处方药,OTC产品大有可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首届中国OTC大会上以视频形式谈到中成药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风潮起,转型正当时

发展中医药已上升至国家战略。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后,守正创新成为中医药行业的主旋律。2020年1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促进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中医药产业界备受鼓舞。

广药集团董事长李楚源表示,“要加强中药循证医学证据的研究,如白云山复方丹参片防治老年痴呆作用和机理的临床研究已获得国际学术界认可。目前该产品年销量实现80亿片。此外,针对滋肾育胎丸强化终端促销及推广提升销售量。”他认为,现代化、时尚化、国际化、科普化将是中药创新发展的四大“抓手”。

最近,有关中成药集采的话题在业内不断发酵,也有部分省份开始试点。中药如何拓展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新的战略支点成为当前企业界都在思考的共同考题。

振东集团董事长李安平认为,“中药做强需强化国际化,参与全球竞争。中医药及相关企业应共享品牌。品牌效应正在走向共享时代,产业链上的企业应协同创新,共同推动中药现代化、中药大众化、中药国际化。”

以离消费者最近的零售终端为例,米内网数据库显示,2020年药店(实体+网店)规模为7169亿元,从零售药店类型来看,网上药店销售额占比达22.2%,发展迅猛;而实体药店呈下滑态势,较上年同比下滑6.5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城市实体药店化药与处方药的份额逐步提升,如单抗、替尼类抗肿瘤药通过DTP药房等院外渠道拉动了实体药店规模的增长。其中,化药规模额上升至57%,处方药规模份额上升至52.8%。如注射用卡瑞利珠单抗、阿托伐他汀钙片、硝苯地平控释片等化药产品销售额位列TOP20,但是中成药领域,除连花清瘟胶囊等产品保持快速增长外,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市场销售额TOP20中,东阿阿胶等9个产品的增长率均出现负增长。

原因何在?还是在“创新”二字身上。“国家高度重视创新给中医药带来机会。”李安平直言,过去十多年,本土企业“扎堆”化药领域,现在转向生物药、疫苗。对比中药,科技发展速度越快,化药的生命周期越短。相反,中药大多拥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因而,通过不断的创新升级,中药才能焕发新春。”

零售终端点亮中药未来前景

在互联网加持下,中药在药品零售终端的表现正在发生变化:与实体药店不同的是,我国线上药店市场的药品销售额已从2014年的21亿元发展到2020年的243亿元,尽管只占全国药品市场的1.5%,但同比上年增长75.6%,近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50%。

对于终端格局中的新势能,漱玉平民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杰表示,药品供零关系在互联网背景下已成为竞合关系,共同的目标都是为客户创造价值。“零售终端发挥药店的优势,自我提升的同时关注店员教育、消费者教育,提供相关的服务,提升患者本身的自我诊疗意识和水平、提升患者对药品知识的认知,共同发展。”

对此,云南健之佳健康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波颇为赞同。“聚焦慢病管理、大健康服务,连通中医药凸显了未来医疗生态中药店端的中药价值。”不过,他同时也指出,目前中医药在零售市场的销售也遇到了瓶颈:一方面是中药的副作用,在零售市场很少被提及或面对,包括药食同源的问题,服用中药多久才会起效、会有什么副作用,都需要更严谨的科学证据,另一方面,80、90、00后新生代人群非常讲究包装。在包装上,如何推陈出新、吸引消费者的关注,需要产业上下游不断摸索创新。

如何满足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新需求?李安平的观点是,“厂家如何与消费者对话?零售药店的角色就非常重要,通过分析消费者的健康需求,然后在产品学术问题上工商企业加强沟通,由零售端反馈消费市场的需求,由生产端响应学术知识,形成完整的优化链,才能更好地服务中医药零售市场。”

以岭药业副总经理兼零售营销中心总经理纪珍强坦言,“未来工业企业、中药产业与零售连锁相互赋能,尤其在新时期大数据时代,让产业链上下的链接更加紧密。中药在未来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连锁也一定会是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抓手。”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