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5 11:21:56作者:本报记者 陈淑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涛
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执行会长 朱少璇
博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廷春
应世生物临床前研发高级副总裁 刘学彬
10月16日,由广东省药监局指导、广东省生物医药创新技术协会主办、博济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高峰论坛在广州科学城会议中心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为“论剑新药 证道未来”,旨在推动生物医药研发创新的进程,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研发方向,把握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利好政策,实现创新发展。
统筹创新器械研发
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医药创新政策利好释放,区域内的医药产业创新升级情况如何?
徐涛:大湾区作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具有独特的优势,但目前缺少核心统筹平台。生物岛实验室作为首个以生物医药为核心产业的省级实验室,正在进行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统筹。
目前,生物岛实验室已经研制了高通量全自动病理切片电子成像仪和电镜核心部件,实施了单人或多人裸眼实时成像系统、单分子检测项目、一体化核酸提取富集芯片系统等一系列创新项目。生物岛实验室将建设转化与孵化服务平台,引领创新医疗器械研发。
中医药优势得天独厚
问:对大湾区而言,未来哪些领域将有所突破?
朱少璇:当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国家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落实,中国药品监管部门加入ICH后药品注册管理制度加速与国际接轨,疫苗国家监管体系评估工作扎实推进等措施,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走向世界推开了大门。
大湾区如何应势而为、如何厚积薄发、如何打造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圈,已成为行业同仁的共同使命。借此机会呼吁大湾区生物医药企业、高校、社会团体携手并进,互通互联,共同助力大湾区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圈建设。
刘良:中医药是非常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研发的领域。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多次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粤港澳发展中医药的优势得天独厚。广东是国家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勇于先行先试,善于创新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属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支持大湾区打造中医药创新。
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问:立足新发展阶段,生物医药产业如何打造创新发展新高度?
徐涛:对大湾区来说,广州开发区的生物医药是一个很有前景的产业,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创新环境,需要高等级的平台,也需要各个创新单元,包括研究所、大学和医药企业共同努力。大湾区现在有香港科技大学,还有中大、华南理工等一批国内知名重点高校,以及4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伙伴实验室,下一步需要在大湾区吸引更多国内外人才团队,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刘学彬:7月,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指出确定研发立题和临床试验设计,应该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实现患者获益的最大化。来自监管机构的声音,对企业来说更有权威性、指导性和效益性。
企业拥有极高的临床价值药物,才有更大的定价谈判空间,创新药的价值体现在其满足医疗和临床需求的程度,价值为导向差异的药物研发决定创新企业的将来。药品的定价事关医保、患者支付能力和药企研发积极性。
王廷春:CRO公司是新药研发的加速器,或者说是医药产业的发动机,作用就是帮助药企少走弯路,降低研发成本,加快新药上市进程。新药研发不同于其他行业,CRO公司更需要靠专业水平、高质量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