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22 19:19:34作者:本报记者 郑淼来源:医药经济报
石四药多领域协同发展
加速成果转化助推高质量创新
“十四五”开局之年,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医改步入深水区,药审改革、带量采购等产业政策倒逼行业创新再升级。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战略下,创新要素不断集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许多卓越的企业正成为我国医药产业新的开拓者、实践者和引领者。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四药)正是其中之一。
石四药作为国内制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在医药制造领域积极开展“两业融合”工作,进一步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重点围绕“智能工厂”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在智能设备设计、采购和应用上,紧紧抓住生产工艺需求,利用网络及数据库技术,将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物流管理等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以信息化为手段,以自动化为支撑,采用先进的节能减排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装备,加快工业互联网的创新应用,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力助推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石四药董事长苏学军表示,将以国家“两业融合”发展试点为契机,以高质量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体系为主攻方向,瞄准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不断探索“两业融合”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找寻更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融合模式,在做好试点企业表率的同时,为推动全省“两业融合”贡献力量。
多维度联合共助科研创新
从前,石四药与“大输液”相互成就,是行业的龙头企业。然而,面对医保支付制度和市场用药理念的变化,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改变“一业独大”的经营模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如何顺应趋势实现“突围”和“破局”?石四药人把眼光放在了以创新驱动谋发展上。
“企业高速发展,秘诀在于创新。”苏学军一语中的道出了问题的答案。近两年来,石四药持续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围绕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这一主线,依托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平台,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强度,加快和提升新产品研发进程和效率,创新成果显著增加,产品线组合日趋丰富,梯队品种日臻完善,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引擎。
上半年,石四药在主营业务上集中力量开展以市场准入、产品结构优化、板块细分、突出特色新品等为内容的市场提升行动,积极采取措施着力推动制剂新产品和原料药市场份额实现新突破。以国家集采、省级及区域带量采购为契机,不断扩大集团产品的市场可及性。上半年,在国家药品第四批、第五批集采中,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多索茶碱注射液、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和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4个品种6个品规产品入选。截至目前,石四药已有6个品种9个品规产品入选国家药品集采,为加快实现新产品由区域市场开发向全国市场联动开发赢得了有利条件。
新产品经营表现突出,特别是安瓿系列成为企业注射液板块的重要增长点。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盐酸溴己新注射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等安瓿产品加快市场扩张的同时,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多索茶碱注射液、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3个品种相继入围国家集采,成为集团安瓿产品实现规模加速突破的新支点。上半年安瓿产品销售额达40649万元人民币,增长53%,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
“搞创新决不能四平八稳,必须强力推动、持之以恒。”石四药的研发工作由企业掌舵人董事局主席曲继广亲自坐镇指挥,人财物创新要素向科研开发倾斜,不遗余力地支持创新,创新投入由过去的七八千万元增加到现在的2亿多元。
苏学军说,“通过创新驱动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逐步揭去石四药给人们留下的大输液‘一业独大’标签,努力在创新药、仿制药、特色原料药及药包材等产业链多领域研发与产业化协同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
“通过借力借脑借智,补强创新短板,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近年来,石四药依靠自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在与天津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家“双一流”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的基础上,今年6月又与中国药科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建立创新药实验室,加速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
从数据来看,在面临国内外新冠疫情常态化的严峻考验下,今年上半年,石四药多策并举抓创新保市场,药包材、原料药到高端制剂全产业链条、多元剂型融合协同推进,新产品和过评品种接连获批,市场优势不断扩大,较好地应对了疫情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中期报告显示: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7%,净利润同比增长11.6%,蝉联中国医药工业百强和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30强。
苏学军介绍:“我们在研新产品达200多个,涉及临床抗肿瘤、抗病毒、抗菌药物、心血管、消化、麻醉等各领域,冻干粉针、微球、脂质体、乳剂等高端制剂将加速落地。不久的将来,多元剂型协同发展将成为企业今后效益重要的增长极,创新将赋能和放大企业更大更多的市场优势。”
石四药多领域协同发展,科研成果正在加速转化。目前已申报和在研新产品有200余个,包括多个一类新药,10余个国内首仿药物,50多个特色原料药品种,现在在国家药监局待批品种就达60多个,其中包括液体和固体制剂品种、一致性评价产品及原料药品种,今后平均每月获批新产品都将在两个以上,创新成效令业界惊叹。创新药、仿制药、特色原料药及药包材“四轮驱动”让石四药步入创新发展的快车道。
人才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石四药,科研人员是企业的“香饽饽”,不仅有优厚的薪资,还提供优惠的住房和免费的代步工具,这些都让业内外羡慕不已。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以及厚重的人文环境和科研氛围,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投身科研开发的热情。
据悉,石四药将首批66台代步工具配备给研发项目负责人和科研骨干,后续还将有更多的代步工具配备给科研创新人才。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近两年,石四药很看重肩负着科技强企重任的研发人员:不但为其提供国内一流的科研环境和优美的人文办公环境,还享受在制药行业属于高水平的薪资,以及建设“专家楼”为科技人员解决居住之忧……现在,企业又贴心地为研发人员考虑出行问题,为每一位研发人员都配备代步工具。企业在想方设法让人才干着顺心、舒心、安心。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才能使人才优势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优势。企业所做的这些就是为了营造良好人才创新生态环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为各类创新人才施展才华提供更大的空间、更广阔的舞台,让研发人员能够心无旁骛地全心投入科研创新实践,为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
激励举措有力地助推了企业研发创新的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石四药先后获批组建了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高端研发创新平台,并与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大学、浙江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紧密型药物联合研究创新中心;围绕抗肿瘤、呼吸系统、消化及代谢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及抗感染等治疗领域开展多元创新;搭建起仿制药、创新药、原料药及药包材协同发展的创新格局,企业科研创新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高速路”,成功跨入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30强和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50强企业行列,不断助推企业迈上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新高度,跻身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行列。目前,集团在研新产品多达200余个,在国家待批的新产品就有60多个,将来平均每个月都会取得2个以上的新产品批件。一个个喜人的“数字”令业内刮目相看,新产品正源源不断为石四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未来,石四药将锚定前沿领域,持续聚焦新一代生物医药领域,打造战略性新兴产品群,还要通过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壮大企业的新兴产业,以新兴产业发展带动结构优化升级,构筑发展新动能。”苏学军信心满满地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