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控销品种惊现“职业”窜货

发布时间:2021-10-22 19:09:50作者:虞国庆来源:医药经济报

控销品种惊现“职业”窜货


最近,笔者连续听到多起异常窜货事件,可谓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职业窜货,手法新颖,经验老道。

传统意义上的窜货是,低价由A省卖到B省,或由C公司销售给D公司,差价不太大。如今借助互联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跟生产企业叫板,强逼企业以几倍甚至十倍以上的价格赎回产品,否则企业好不容易维护起来的价格体系,就被冲击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按规定签署代理协议


以前的窜货多是医药公司的无奈之举。医药公司从生产企业采购药品,可能因为销路不畅,或是以现金进货,随着产品效期临近,为免积压仓库,只能低价抛货,将损失降到最低。生产企业也会帮忙,或赎回,或换货,或助销,差价亦不大。彼时的窜货不多,且都在掌控范围内。

而今窜货却成了“职业”,一些做药人瞄准专做控销品种的生产企业,尤其是做第三终端个体诊所的厂家。这些品种还有操作空间,底价与零售价有成倍费用。生产企业一般不会做全国大包,而是按省市或者到地级市实行扁平化招商。

这些骗子掐准机会,把自己包装成业内成功人士,有多年操作控销品种的经验和渠道,在全国药交会或直接跑到生产企业,申请某个品种的区域代理,有理有据地讨价还价,不断审核厂家的品种经销代理协议,将价格压到最低,俨然一副诚心诚意代理品种的姿态,还缴纳保证金和厂家规定的预付款。生产企业当然没有理由拒绝合作。

第一笔货源也就是一个月的销量,药贩子按正常流程打了预付款,生产企业也按规定将产品配送至指定仓库。接着,花样来了,药贩子不是按正常的操作方式,将产品配送到原先说好的第三终端。但也没有销售到其他地方,生产企业还不能称其为窜货,正是这些药贩子的精明之处。当初,他们提供给厂家的销售网络和终端客户名单,事后得知是从工商部门转载而来。


厂家10倍底价赎回产品


产品先在仓库睡一个月,再有计划地行动,把一小部分产品以底价卖给药品电商平台。这一下,厂家就炸了锅,各地经销商和代理人纷纷致电厂家:“怎么回事?说好了控销品种不能上电商网站,怎么一下冒出这么多低价产品,我们怎么销售控销品种?厂家是怎么维护市场价格的?”厂家经营层也惊了:“是谁不守规矩,擅自在网上挂价?”勒令销售部门和信息部门查批号,查小码。信息化时代,很快查明真相,厂家打电话给药贩子:“为什么这么做?”对方本就有备而来,不惊不慌地回答:“我们卖不了货,总不能亏在自己手上吧,只能上电商平台销售,怎么了?有错吗?”

事已至此,厂家也没法子,只能与药贩子沟通,让其赶紧从电商平台撤货、下架。孰料药贩子还牛了:“撤货、下架,谁买单?没那么容易!”他们报出价格,让厂家把货全部买回去,否则就一直挂在网上。什么价格?高出底价10倍,这完全是强盗行为。厂家怒了,想走司法程序,可又缺少相关法律依据。

要市场,还是和他们硬刚?时间一长,各地经销商和代理人不干了,厂家顶不住了。多年辛苦培育的价格体系,就被这些药贩子给冲乱了,还找不到理由来整治他们,只能拿钱消灾。事后才得知,这些药贩子是一个团伙,有人找工业产品,有人出产品流向,有人上电商平台,有人负责谈判,“一条龙服务”,当初提供的产品流向全是假的。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