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零售市场:扩容中结构快速变化

发布时间:2021-10-09 16:56:39作者:王淑玲 林祥鹏来源:医药经济报

开头语

受疫情、集采、新医保等政策影响,防疫产品和创新药成为驱动药品零售市场增长的新动能。“互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与药品零售行业融合加速,第四终端迅速崛起,行业不断变革、调整、升级,平台跑马圈地,连锁巨头并购加速,药品零售O2O风生水起,药品零售行业腾笼换鸟、高质量发展可期。


近年来,零售市场集中度及零售连锁率持续提高。根据《药品监督管理统计年度报告(2020年)》,零售连锁企业和门店数量达31.92万家,占比达55.68%。

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研究团队汇总整理多方资料显示,销售额前100位的药品零售企业门店总数超过6.64万家,药品零售企业百强门店数量占零售药店门店总数的12.0%。在销售端,过去一年百强销售总额较上年增加9.22%,占零售市场总额的35.3%,同比上升0.4个百分点。其中,销售额超过50亿元的企业有8家,与上年相平。销售额在40亿~50亿元的企业为两家,比上年多1家;销售额在30亿~40亿元的企业数为两家,比上年减少;销售额在20亿~30亿元的企业数为4家,与上年持平;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数为34家,比上年减少1家。其中,前五位企业占销售总额的15.2%,前10位企业占销售总额的20.9%,前20位企业占销售总额的25.7%。TOP100企业销售总额及市场占有率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进一步反映出药品零售市场份额继续向大型零售企业集中的趋势。

赢得资本持续关注

过去一年中,一心堂、老百姓、益丰、大参林和健之佳五大上市医药零售企业仍保持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底,A股医药制造板块、零售板块、批发业板块含药店零售业务的上市企业共有35家。根据上市公司报告,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健之佳年营业收入超出上年度的占比较高。药品零售企业作为药品使用终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了医药分开的破局重任,随着医改政策的推进,医院端有望逐渐将药品市场份额让渡给零售药店,药店受到资本持续关注。

零售品类销售结构

笔者带领研究团队调查了十九省典型样本城市超过1200家药品零售店,其品类销售数据显示,受疫情特殊情况影响,去年零售药店各类商品销售中的医疗器械(含家庭护理)类占比超过生物制品类,达11.8%,比上年提高5.7个百分点;中成药类占比为22.2%,比上年下降2.8个百分点,其余类别占比变化不大。

九大类商品中,化学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含家庭护理)销售额位居前三;药品类(包括化学药品、中成药、生物制品和中药饮片)在零售药店的销售占比稳定在80%以上,其中,化学类占43.4%,中药占22%,生物制品占9.7%,中药饮片占4.9%。医疗器械(含家庭护理)销售占比连续三年提升加快,由5.9%上升到11.8%。

在化学药品大类中,除抗肿瘤药物之外,其他各功能类别药品的销售额占比变化不大,基本与上年持平。抗肿瘤药物销售额占比在2019年被心血管系统药物超越,但去年重返首位。

另从25家医药流通行业上市公司收入总和及增长情况看,2020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为14054亿元,同比增长4.04%,受疫情影响与上年17.93%的增速相比大幅下滑。

盈利水平上,25家医药流通行业上市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平均为17.63%,与上年的18.51%相比略有下滑。上市公司业务构成方面,零售业务毛利率水平较高,平均为25.52%;分销业务毛利率水平较低,平均为8.80%。

研究团队留意到,在零售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中,零售业务的平均毛利率为35.90%,与上年相比略有下滑。主要原因是药品结构的变化,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积极跟进集采,毛利率水平相对较低的集采药品发展速度较快,占比越来越高,毛利率水平相对较高的中药饮片和非药品等品类发展速度放缓,占比有所降低。

资本市场对医药流通行业的估值有所提升,从2019年的平均市盈率22.90倍上升为29.38倍。零售企业的估值继续攀升,从平均市盈率37.28倍上升为现在的43.06倍,远高于分销企业的平均估值,主要是因为处方外流和行业整合加速,带来良好的资本市场预期。

趋势研判

并购整合步履进一步加快

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药店圈的并购整合波澜不惊,下半年疫情得到控制后,跑马圈地加速,针对区域龙头的大单并购不断涌现。仅从老百姓、益丰、大参林、一心堂四家上市公司公告披露的情况看,被这四家并购的药店门店已超千家,涉及金额数亿元。

非上市连锁企业亦有大动作:国大药房以18.6亿元全资收购拥有1507家药店的成大方圆;美尔雅以2.3亿元全资收购甘肃众友的子公司青海众友;奥美医疗及其关联方以8亿元收购四川正和祥近30%股权等,医药零售业洗牌加速,风起云涌。

院外零售承接处方外流

随着集采的逐步深入,落选厂家院外市场重新布局,国家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规制、互联网医疗的发展、网售药的逐步落实、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的建设等,处方外流已成大势,院外市场尤其是院边店、DTP药房迎来重大利好。初步预计,处方外流一年可达3000亿~5000亿元市场规模。

各大连锁药店纷纷布局,提升零售专业性,承接外流处方,抢占市场。益丰公告称,将在医疗保险支付、社区医疗职能承接、医院处方信息共享、线上线下处方流转等方面积极探索。同时,加快院边店和 DTP/DTC 专业药房的建设步伐,提升对慢病和处方药的专业药事服务管理,以线下门店为纽带,辅以线上互联互动,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化的目标管理和用药指导。

一心堂为承接医院处方外流带来的巨大增量市场,加大对医院周边门店的新建和收购,在医疗保险支付、社区医疗职能承接、医院处方信息共享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老百姓扎实布局院边店,构建慢病健康管理等多层次扩展,不断加强药店的服务属性为承接处方外流占得先机。

大参林充分利用院边店、DTP药房、O2O等渠道承接长处方外流,加快DTP药房和慢病特病药房建设,实现新药特药规模化销售增长。

执业药师配备程度影响院外增量市场发力度

随着医改深入推进,药品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实施、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以及疾病谱的变化,老龄化趋势、慢性病比例增加,DTP药房持续火热。

据悉,为规范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的服务行为,提升零售药店以患者为中心的专业服务水平,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组织完成了《零售药店经营特殊疾病药品服务规范》标准,协会标准对人员与培训、设施设备、经营服务环境、信息系统、冷链管理、药学服务、药物警戒等有系列规范的要求,并于2019年2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药药房服务规范达标认定工作。截至2020年底,我国DTP药房稳健发展,已有1883家DTP药房,连锁、单体店并存。全国共有230家药房达到特药药房达标标准,省均达标占比约为3.85%;达标DTP药房中,单体药店93家,占比约为40.43%,连锁店数量为137家,占比约为59.57%。

在达标DTP药房中,医保药店数量超过200家,开通医保统筹的药店数量为141家。随着行业规范的快速完善以及行业自律意识的提升,DTP药房成为零售市场中的重要细分市场。

无论是普通药房还是DTP药房,院外药店承接处方药最关键的是专业服务能力。专业的药学技术人才将使药店发挥更多的药学服务职能:用药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临床药学原则等适宜性,需执业药师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审核,并提供人性化药学服务,让社区人群少得病、多健康,减少慢病发生率以及门诊和住院率,减少慢病并发症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率。

当前,零售药店执业药师仍有很大空缺,执业药师的配备和服务水平将决定药品零售企业是否具备逐鹿院外增量市场的能力,甚至可能带来药品零售行业的再洗牌。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