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集采常态化、竞争白热化何解? 必答三道营销题

发布时间:2021-10-09 16:35:26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刘胜来源:医药经济报

随着药品及器械、耗材集采的常态化开展,相关产品的营销似乎变得“简单”而残酷。集采持续多久、集采规则如何变迁、集采范围扩展的进度等,无疑是关注的焦点。但是,如果把所有的精力都用于集采及其应对,无疑是狭隘了些。毕竟,集采以外的天地更为广阔。事实上,已经有许多企业采取了行动,将业务的增长点转移到非集采市场。

假如竞争对手如云,新进入者该如何判断去留?对于集采产品,是否还需要营销?

医生/患者最关心的三个问题

说起药品营销,一般会联想到4P,即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这几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但还不够全面,缺乏对销售的直接促进作用。4P只是从企业内部考虑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没有考虑到顾客的疑问。

当市面已经有很多竞争对手,新进入者类似于向市场营销一个陌生的产品(品牌)。当顾客(医生/患者)首次听说一个陌生的产品(品牌)时,通常会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你是什么?答案就是产品(品牌)所归属的品类。

第二个问题是:有何不同?答案就是产品(品牌)对顾客有意义的竞争性差异,这个差异在定位理论中称之为“特性”。

第三个问题是:何以见得?答案就是让产品(品牌)差异化显得可信的证据,这种证据在定位理论中称之为“信任状”。

这三个问题是产品(品牌)与顾客最重要的沟通。顾客面对新产品(品牌)本能地想知道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因为这是顾客了解一个产品(品牌)最省力、最高效的方式。如果经营者能够清晰准确地回答这三个问题,就能大幅提高沟通效率。

同类上市药品很多,也能胜出?

【案例】

十几种钙离子拮抗剂同台竞争,“三问”真优势

波依定(非洛地平缓释片)为ASTRAZENECA于1991年在美国上市的降压药,英文商品名为PLENDIL。当时,美国市场上的降压药品种有几十种之多,仅仅是各种钙离子拮抗剂就达13个品种之多,竞争尤其激烈。让我们看看波依定的营销“三问”:

第一问:你是什么?比较容易回答。波依定是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但此类药物还有硝苯地平、氨氯地平、乐卡地平、尼莫地平等,非洛地平不是第一个上市的,从研发角度,算是ME-TOO或ME-BETTER类药物。

第二问:有何不同?不是很容易回答。1991年,抗高血压药物如果能够做到一天只需给药一次,算是一种优势,波依定虽然具备这个优势,但并非唯一,特性还不够突出。经过多维度筛选,最终锁定在药理特性上,即波依定具有高度血管选择性。

血管平滑肌和心脏心肌组织都存在大量钙通道,钙拮抗剂作用于血管则舒张血管产生降压作用,作用于心脏则有负性肌力作用。不同的钙拮抗剂对二者的选择性存在明显差异。血管/心脏的选择性,非二氢吡啶类的维拉帕米其为1.4:1,地尔硫卓为7:1,二氢吡啶类的硝苯地平为14:1,波依定则高达118:1。这表明波依定有高度的血管选择性,即在不产生负性肌力作用(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方面有明显优势。

第三问:何以见得?这需要科学数据的支持。前面的数据已经证实其高度的血管选择性。而其临床治疗价值,即更显著地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则通过大样本的循证医学研究得以证明。

由于波依定在上市之初就完美地解答了潜在顾客的三大疑问,因此虽然竞争激烈,依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集采品种也需要营销,为什么?

始终存在竞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对于集采产品,相当多的人士认为,由于已经带量采购,医药代表和营销团队可以裁撤了,只需保证生产供应和控制成本即可。从短期和静态的角度,这样做没问题。但是,如果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这样做有可能导致市场越来越萎缩,甚至失去需求。

因为药品的采购量来自需求,如果需求萎缩,则采购量一定会同步萎缩。动态地看,由于各种药品之间的竞争关系始终存在,一定会呈现此消彼长的变化,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存量减少是趋势,增量是必抢项

以慢病用药的降压药为例。常用的降压药已经被集采了,年采购数量非常可观,少则百万片,多则数亿片。假设绝大部分患者是合理用药,则基本可以预判,如果某个药品降压效果理想且患者可以耐受,患者会继续使用既往的降压药品种。当然,也必然有一部分患者需要停止使用原药品而换用其他降压药品种,可以断定降压药品的使用量是比较稳定的。

除了前述的存量部分,还有增量部分,即新确诊并给予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这些新增患者使用的降压药,就是降压药市场的增量部分。哪个品种获得的增量份额大,哪个品种的使用量就会提升,哪个品种获得的增量份额少甚至没有增量,哪个品种的使用量提升就少甚至下降。

集采的品种,已经没有价格空间供带金促销,因此,医生的处方基本以学术驱动为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术推广的价值将得到极大提升。

此时,为了维持或者提升药品的销量,企业必须争夺新增高血压患者的第一张处方,依然要就“为什么选择我的产品而不是其他产品”给医生一个有力的处方理由。

【案例】

老药若出现新情况,竞争一触即发

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最经典的降压药之一,全球范围内有大量的高血压患者在使用ACEI类药物。世界上第一个ACEI是卡托普利,1981年7月上市。此后,依那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贝那普利、西拉普利、福辛普利、伊米普利等陆续上市,而且大多进入了中国市场。

几个最有影响的高血压指南比如美国高血压指南、欧洲高血压指南及中国高血压指南,都明确了ACEI在抗高血压治疗中的基础地位。

2018年10月24日,世界著名的《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nd lung cancer》称,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显示,ACEI(普利类降压药,下同)与肺癌风险增加相关。“使用ACEI超过五年的人群中这种关联特别明显。需要进行长期随访的研究以确定这些药物对肺癌发病率的影响。”

各种媒体转载相关报道后,很多患者向医生咨询有关降压药物与肺癌的风险,甚至有的患者擅自改换降压药物的种类。

目前,ACEI与肺癌的关系尚无定论,有待更深入的研究。但是,相关企业不能对此无动于衷。假设ACEI的竞争对手(如沙坦类降压药或者钙拮抗剂类降压药)主动出击,提出“不用ACEI,避免肺癌风险”这样的宣传口号,ACEI的市场会否面临巨大挑战?

这个案例固然有些特别而极端、不具普遍性,但竞争的普遍性是毋庸置疑的。现有产品为了提升各自的市场份额会继续竞争,而新产品的诞生有可能颠覆现有产品的市场。例如低耐药的抗乙肝药物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对高耐药品种拉米夫定等的颠覆,长效干扰素(PEG干扰素)对常规(短效)干扰素的颠覆。

总结<<<

市场是动态变化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越是真正的自由市场,越需要真正的营销,即直面潜在顾客的疑问,给予令顾客动心的理由和证据!无视顾客的疑问,顾客亦将无视你的品牌(产品)。

即使是带量采购的品种,所保证的用量也只是历史的“量”,未来的“量”依然是变化的,需要继续教育市场和培育市场。

在医生缺乏回扣驱动的新形势下,在药品可及性因药价大幅下降而得到保证的背景下,药品尤其是处方药的选择将会更接近于完全的合理用药,即根据患者病情的需要处方。作为药品的经营者,是否已经对顾客(医生或患者)最关心的三个问题给出了满意的答案呢?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