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互联网医疗“出圈”寻道

发布时间:2021-09-30 15:41:18作者:辛春来源:医药经济报

赋能医药产业

互联网医疗“出圈”寻道


9月25-28日,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乌镇如期而至,会议主题聚焦“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会上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8.6%,保持9.7%的高位增长速度,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一年来,数字技术有力推动我国社会服务领域加速数字化转型,有效提升了包括医疗、社保在内的民生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水平。

笔者留意到,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信息化研究所所长邹潇湘在峰会上特别提到,“互联网+医疗健康”深入推进,全国7000多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接入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全国有2000多家三级医院初步实现院内医疗服务信息互通共享。另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截至2021年6月,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已有1600余家。从2010年前后开始流行网络医院概念,到近几年提出互联网医院概念,再到政策提速支持并在应对疫情中迎来井喷,中国互联网医疗未来图景几何?占据在线医疗主流、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发展走向怎样?本文旨在通过解析几家头部企业的案例,管窥该领域发展趋势。


QQ图片20210930154309.jpg


三大发展模式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发展开始进入快车道。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个具体指导实操文件,互联网医院数量显著增加。截至系列政策发布前的2017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数量不足50家,到2018年底,全国互联网医院总量已超120家。

当时整个数字医疗市场与互联网医院相关的主要有三种较为清晰、互相区隔的模式:

第一种是医药电商,主打销售药品、器械等。第二种是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主要给医院既有客户提供更方便的线上服务。第三种是企业主导的互联网医院。这三种模式里从数量上看,最流行的是第二种模式,从影响力上来看,则依次是第三种、第一种和第二种模式。当时第三种模式典型的代表是微医,第一种典型的代表是阿里健康。

2020年突发的疫情限制了人员大流动和医院的患者流,医患都一定程度转到线上,给互联网医疗爆发式发展带来机会。政策面也很快释放诸多利好,如《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关于在疫情防控中做好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工作的通知》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互联网医疗发展进入井喷期,2020年全年,建设互联网医院超过700家,不少医院还打通了以往很难打通的线上医保环节。

图1显示了历年互联网医院的增长数据,这个数据可以清晰反映出我国互联网医院的发展情况,同时可以看见即便在2021年疫情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下,我国互联网医院半年时间就增长了600家左右,从趋势来看,今年的新增量肯定会超过去年的新增数量。

如今互联网医疗市场的外延内容丰富很多。不同背景的互联网医院提供的主要功能有医药电商、挂号问诊、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险,健康管理和医疗保险是近几年来发展非常迅猛的领域。比如刚在港交所提表的智云健康,就属于较为典型的健康管理企业互联网医院,近来风头较盛的镁信健康,则属于医疗保险类互联网医院。另一方面,传统以医药电商为主的企业与以互联网医疗服务为主的企业业务模式开始出现融合。

主打医药电商的企业需要互联网医院提供合法处方身份,同时也希望打造数字化医疗服务模式,提升自身的市场估值。主打互联网医院的企业需要通过医药电商实现商业变现,为上市做出靓丽的财报。从各自利益出发,两种模式出现了融合态势,同时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疗在数量上占据了近80%的份额,但医院主导型的互联网医院普遍体量较小,不断探索成熟的运营体系,成为此类互联网医院发力的主要方向。


头部企业的业务模块比对


近距离观察一下微医、平安好医生和京东健康三家不同类型的互联网医疗企业。

其中,微医是互联网医院的首倡企业之一,虽然从业务实质上不是第一家从事线上医疗服务的企业,但其在2015年12月发起的乌镇互联网医院,提出互联网医院概念,是整个互联网医院发展的标志性事件。同时微医也是传统认为较为典型的互联网医院企业代表。京东健康是相对较为典型的医药电商企业,还拥有平台医药电商、自营医药电商等业务,近年来在互联网医疗方面的尝试步伐越迈越大。不过,从营收占比上看,医药电商板块相关收入占据绝大多数。平安健康则是两种模式的混合体,其在线医疗服务以及在线购药服务方面发展得相对均衡。

通过对三家企业的模式对比,能较为清晰地看到未来企业主导型互联网医疗发展的走向。表1列出了三家公司的财报数据,描绘出三家公司业务模式的区别。三家公司中,微医体量最小,其财报中将微医的收入都归为医疗收入,具体又分为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两大块。平安健康的医疗收入15.65亿元;京东健康则没有单独公布在线医疗相关收入。

1.微医

微医的医疗收入主要分为医疗服务和健康维护,其中医疗服务指的是线上问诊、会诊、转诊以及关联的处方、配药等服务产生的收入,猜测其中药品相关的收入应占据大头。2020年,微医医疗服务的整体收入7.07亿元,占整体收入的38.6%。

健康维护服务是给企业客户提供员工健康管理服务、依托医院的数字慢病管理服务、流动医疗服务等依托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型医疗服务,这块实际收入来源比较复杂,有些来自企业的会员费(如员工健康管理服务),有些来自于帮助医院做慢病管理,节省医保费用后节省部分的提成,有些来自于帮助政府做好居民疾病筛查与管理获取的服务费用,有些来自医疗设备销售的收入(微医收购了一些医疗设备公司)。为开展这些业务,微医在全国各地都有申请互联网医院牌照,目前持有互联网医院牌照数27个,其中17家实现了医保支付的打通。

总的来说,微医的业务模式符合国家政策定位,推动分级诊疗和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也有创新性,无论是最开始推动的互联网医院业务,还是后面的助力医保控费、推出移动筛查车等,多年积累下来,微医也因此产生了一定体量的收入,但既有模式下成本畸重,外界还没有看到其亏损缩窄的趋势。同时也缺乏像医药电商这样的能规模化创造大量收入的来源,这给微医创造高估值带来了挑战。

事实上,微医2014年就通过收购当时排名非常靠前的医药电商平台金象网进入医药电商,不过,此后逐步将金象网融入既有体系,放弃了医药电商作为单独业务发展的可能。业界对并入微医旗下的金象网有所弱化,当年微医放弃金象网独立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否明智还有待观察。

2.平安健康

同样看重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还有平安健康,设立之初(原名“平安好医生”)就一改此前其他互联网医疗平台整合全国医生零碎时间来提供服务的模式,自建近千人的全职医生队伍为客户提供服务。其中主要是为平安财险、产险等的客户提供增值服务。后续又开启了平安健康商城,学习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同时开展电商平台以及自营电商业务。截至2020年,平安健康的在线医疗服务收入达15.65亿元,达到整体营收的22.79%,同比增长达50.6%。平安健康平台的日均咨询量达90.3万人次,同比增长23.9%。

与微医类似,为更方便地在全国开展互联网医院业务,平安健康也在全国各地获取了至少16张互联网医院牌照,如青岛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院、合肥平安康健互联网医院、银川平安互联网医院等,银川平安互联网医院还打通了在线医保结算。

3.京东健康

近年来,京东健康主要发力完善专病中心布局,优化家庭医生产品,推出了针对细分人群的健康管理服务包。截至2021年6月底,京东健康已建成包括心脏中心、耳鼻喉中心、中医院、呼吸中心、糖尿病中心等在内的24个专科中心,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超过13万名,覆盖超过1.2万家医院。截至2020年底,其日均问诊量超过10万人次。不过,这些问诊大多与患者的处方药购药补方相关,不能算作“有效的问诊”。京东健康并没有单独公布在线医疗等带来的收入。193.83亿元的收入除去168亿元自营业务收入,剩余的收入或来自平台抽佣、在线的广告投放等收入。

相应的,京东健康的这种业务性质决定了其对互联网医院牌照的需求程度并不强烈,迄今,京东健康大致只拥有银川京东互联网医院、南开京东互联网医院以及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京东互联网医院三块牌照。


企业主导互联网医疗的发展趋向


从以上三家头部互联网医院相关业务的经营现状可以看出,与该领域如日中天的势头相比,互联网医疗在业务的实质经营上还未形成大的突破,产业虽然很热闹,但医生和患者的活跃度有待增强。在这个大前提下,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可能有如下可能。

1.小趋势

从三家企业特别是微医和平安健康的例子分析,互联网医疗建设的属地化趋势明显。为打通当地医保在线支付环节,也为了与地方医疗资源实现整合,两家互联网医疗平台在各地纷纷拿到互联网医院牌照。目前已经形成了银川、海南、天津、成都等几个互联网医院产业集群地,在国家和当地政策支持下,诸多互联网医院企业在这几大集群落地生根。

2.大走向

首先,基于互联网医院的在线医疗业务在3~5年时间里或不能形成对既有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造。互联网医院本身更多的是提供牌照价值,对于持有互联网医院的企业来说,重要的不是互联网医疗,而是基于这个牌照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服务是否能够带来合理的商业回报。显然,未来三五年内,这个商业回报闭环还需要继续在实操中验证。

其次,如微医、智云健康等创新企业单打独斗跑入细分领域头部的企业,存在商业模式上的挑战,未来依托各类资源方的互联网医疗公司更有可能“出圈”。典型的资源方如保险企业、商业公司,互联网医疗公司通过服务资源方实现体系内的闭环,在保障企业自身经营可持续性的前提下,探索为更多利益相关方提供服务、获取商业回报的机会。


小结<<<


互联网医疗的未来是美好的,但今天是残酷的,明天也许更炙热,无论如何发展,互联网医疗公司必须把握“价值创造”核心,不断地以合理的成本为患者、医生、政府等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