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平台统一报量 期待胰岛素专项采启新局

发布时间:2021-09-27 17:29:00作者:秦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平台统一报量

期待胰岛素专项采启新局


近日,第六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公布了相关企业及产品清单,共涉及81个品规,10家企业。不少产品达到三家以上过评的化药企业暂时未被纳入,尤其是生物类似药集采“缓期执行”。此前,不少业内人士心存侥幸,毕竟胰岛素比较特殊,是否纳入集采尚未可知。待胰岛素被纳入集采,又希望降价幅度不会太大,他们能否如愿呢?

胰岛素的特殊性在于,它是生物药,不是一般的化学药品,一致性评价不容易做。但胰岛素又不是单抗类生物药,与参比试剂的比较没那么复杂。其实,前五批国采已有生物药的影子,如白蛋白紫杉醇。国家层面胰岛纳入集采也早有预兆。去年1月,武汉已经率先进行胰岛素带量采购,以170.57万支的总采购量,使中标胰岛素类药品单价最高降幅达43%。

2021年,胰岛素进入国采快车道。3月5日,医保局和招采司与部分省市联采办代表在南京组织召开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就把胰岛素列为将来集采的重点。7月28日,国家医保局专门召开胰岛素集中采购工作座谈会,就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改革,听取有关企业、行业协会的意见建议,根据前期摸底和企业反馈情况,联采办整理形成二代和三代胰岛素相关企业及产品清单,组织医药机构按清单填报需求量。至此,胰岛素国采正式启动。


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我国糖尿病总人数之多也是医药界广泛关注胰岛素专项采的原因。《健康中国饮料食品减糖行动白皮书》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近1.3亿,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6%,北上广一线城市糖尿病患病率超10%。因此,糖尿病及各种并发症导致的直接开支已经占我国医疗总开支的13%,达1734亿元。其中,胰岛素销量处在国内市场前列,市场规模超过200亿元,影响较大。

对患者来说,除了价格实惠,减轻糖尿病的深层次影响也显而易见。《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调查显示,我国糖尿病前期患病率达到50.1%。表面看,胰岛素治疗糖尿病费用似乎不高,但长期持续增量的用药负担仍不小,何况糖尿病并发症多,有的很严重,引发后续的大病支出。胰岛素国采后,可望减少前期的“小病拖延”,治疗前置,防止“小病变成大病”,极大减轻患者负担,可谓意义重大。

与前五批国采,外资企业数量一般为一家不同,胰岛素在国内就有3家跨国企业,且市场集中度高,合计占有70%的市场份额,国产替代进口空间很大。因此,胰岛素集采对国内企业是一大利好。国采后,价格大幅下降,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用“颠覆性”来形容也不为过。

刚刚结束的第五批国采,一些霸榜多年的大产品市场已经易主。如公立医院销售额超过70亿元的布地奈德混悬液此前一直由原研企业阿斯利康独享市场,国采后,阿斯利康的市场被正大天晴、四川普锐特、长风药业和健康元药业占据。再如造影剂碘克沙醇2020年销售额超过35亿元,原来占据50.48%市场份额的恒瑞失标出局,市场被扬子江、通用电气、司太立、正大天晴揽入囊中。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第六批国采围绕胰岛素市场的争夺,国产企业能否再领风骚,犹为可期。


国采平台统一报量


与以往的化药集采报量不同,第六批国采要求在国采平台统一报量。过去,国采报量从省到县甚至医院都有一定自主权,国家招采办只是汇各省总量后简单公示。而胰岛素带量采直接在国家平台报量,还要达到定量和定性标准,如超200%和少于50%需要写明理由。这难免让药企浮想联翩:“将来的生物药,如单抗,甚至化药国采也要求在国采平台报量,后果会怎么样?”

一是整体的报量会更客观、更精准,促使各省报量尽量反映今后的实际使用量。从前5批报量保守的实际情况看,后续的国采报量肯定会有所提升。也就是说,此举不但为医保费用预算提供准确参考,也为中标药企合理安排生产提供了依椐。

二是直接影响参与企业的投标报价策略。如报量顺位第一的市场体量变大,企业争第一的意愿变强,报量第一的会有更高市场预期,避免或减少以往国采出现的企业报价相差几倍,得到的市场差不多甚至反超的尴尬,迫使企业在“要利润还是要市场”中做出理智抉择,有点“4+7”的味道。从深层次考虑,这也能预防相关企业心照不宣或暗定攻守同盟的可能性,可以说,这是向国家带量采购初心的回归。

三是对中标企业与未中选企业的市场规划和销售策略产生深远影响。如本来就有优势的产品中选后销售量不会有太大变化,原来处于竞争下锋或新入场产品增量可期。过去,没有中标的企业觊觎医院报量用完的市场,还会用高差价抢夺一部分“蛋糕”。现在看来,这种思路越来越不好使了。

三年前,一场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的“4+7”拉开了国采的序幕,成为我国医药市场的分水岭。三年后,胰岛素专项集采以更理性、更坚决的姿态开启第6批国采。它能否成为今后的市场风向标,开创医药新局面,让我们拭目以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