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2 11:26:20作者:本报记者 陈淑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百济神州旗下的一款美国安进公司研发的产品地舒单抗注射液于京东大药房正式线上首发。但这不是创新药企与互联网大企合作的首个案例。7月,罗氏抗流感创新药玛巴洛沙韦正式在阿里健康首发上线。在此之前,葛兰素史克(GSK)、阿斯利康(AZ)等药企巨头也已有不少新药选择在线上大药房平台首发上线。
为什么药企巨头不采用传统模式在医院首发上市,而是布局院外市场瞄准互联网,聚焦医药电商?
“第四终端”
成兵家必争之地?
受疫情影响,公众对医疗健康有了更高要求,更加关注身体的健康状态,同时借助互联网工具来监控和管理自身的健康情况。另外,线上购买药物的习惯也在逐渐养成,包括阿里健康、京东健康等电商主导的互联网健康类企业也因此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米内网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达16437亿元,同比负增长8.5%。但零售药店终端在三大终端中受疫情影响最小,恢复较快。数据显示,零售药店终端市场2020年销售额达4330亿元,同比增长3.2%。零售药店终端包含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大市场。其中,2020年网上药店销售额达243亿元,同比增长75.6%。
在移动医疗数字营销专家涂宏钢看来,企业开始布局院外市场瞄准互联网、聚焦医药电商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受疫情影响,医院药事会召开频次减少,药品遴选的效率降低;二是“一品两规”、医保谈判的“束缚”,让一些已“满额”的医院再新增药品,审核与调剂的过程可能会“相当繁杂”。
涂宏钢表示,疫情的影响拉动了医药电商的发展,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推动下,多家连锁药店及电商巨头加紧“线下圈地”,线上渠道不断引流,重塑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药健康平台和创新生态。
医药电商利用大仓库模式,具有强大的供应链整合能力,以更低的投入成本,提高药品的储存空间,能突破单个药房药品不足的问题。而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物流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满足患者的药物快速可及性。
京东健康发布的2021年中期业绩显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在全国范围内的药品仓库和非药仓库数量分别增至17个和超过350个,京东健康零售药房业务已有超过4000万种商品(SKU);京东健康互联网医院已有超过13万名自有和外部合作医生及医疗专家,日均在线咨询量超过16万。据悉,京东家医是京东健康去年推出的家庭医生服务产品,2021年上半年用户活跃占比达87%,上线至今用户数月平均环比增速220%。
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互联网医疗“三巨头”,通过线上问诊、线上答疑、送药到家等不断助推医疗行业数智化转型和普惠医疗服务的实现。“医药电商能同时解决药品可及性和处方可得性。”涂宏钢说道。
线上线下齐发力
拓宽销售渠道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药品流通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我国医药流通市场整体规模逐年上涨,其中医药电商市场领涨,增长潜力巨大。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网络信息监测中心数据:2017年-2019年,医药B2C销售规模分别达到440亿元、661亿元、1002亿元,增长率连续3年超过50%;2020年医药B2C销售规模保守估计已达1593亿元,2021年则有望突破2000亿元。
线下购药依旧是主流,但已经有超过六成的消费者会使用网上购药平台线上购药,消费习惯的市场培育基础较好。第三方平台的药械产品无论是SKU还是展示页面,总数都呈现迅猛增长。“从处方药展示页面的数量可以看出,第三方平台和网上药店官网的处方药占药品展示比例达到了56.70%。”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宗云岗曾表示。
以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为中心,众多线上线下零售终端通过B2C、O2O等业务向上下游渗透,推动医药产业上游生产和供应优化。打通“医药+医疗”价值链,线上医药服务有能力为患者提供全周期服务。互联网医疗在国家整体医疗体系中的重要性迅速提升。
近日,阿里健康宣布与小鹿中医联手。业内分析,阿里健康医鹿App+支付宝医疗健康频道搭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小鹿中医的加入有望使阿里健康成为最完善的互联网中西医协同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医疗”的力量。线上线下渠道打通,双管齐下可以更好、更全面地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推动优质中西医资源下沉到基层地区。
伴随互联网诊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放开,线上“三医联动”有望落地。去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要求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放宽互联网诊疗范围,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制定公布全国统一的互联网医疗审批标准。
涂宏钢分析指出:“第四终端”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医药市场对院外市场的支持。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销售处方药在政策层面已有了较为明确的支持,这让资本也看到了新方向与希望。而因新冠疫情等影响而进入“爆发收获期”的互联网医疗,将再度迎来政策端的进一步松绑和倾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