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9-22 11:16:47作者:苍春 江苏大众医药连锁总经理来源:医药经济报
如果你做得不够好,那么机会就都留给了别人。
今年以来,一些药品零售企业面临销售额和客流双降的困局。在笔者的走访中,部分企业销售额下降10%~30%,有的甚至更多,是断崖式下跌。
面对B2C、O2O等线上冲击,以及DTP、DTC(Direct To Customer)、社区团购等裹挟的竞争,药品零售企业如何调整应对?
时局
所有的冲击,都来源于企业自己做得不够好,而把机会拱手送给了别人。
药品零售发展中不断调整商品结构,从店内吸客到留客到提高顾客复购率,又从店内走向店外、走近消费者。这一切都是为了应对药品零售行业、消费者购物行为和购物习惯的变化。如果企业自己不研究客群,不研究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那么别人就会研究,就会走到你的前头,你就会落后。
部分药店业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如果与2020年比,这不足为奇,因为去年是新冠疫情初发,药店实际上享受到了疫情红利,业绩有所增长,加之国家福利性政策的扶持,盈利能力还是可以的。
再看今年1~8月,部分药店业绩下降10%~20%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与2019年相比,业绩下降得这么厉害,这家企业就应该好好反思一下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
溯源
1.渠道分流
2020年,由于疫情的突发,很多人学会了用手机在小程序和网上下单订货,包括一些中老年人,因为线上下单直接能配送到家。还有一部分的中年人甚至老年人已经习惯了在网上订货,线上对线下的冲击仍在加剧。直播带货和社区团购也分走了一部分客流。各种因素叠加,让竞争更加激烈了。
2.“钱袋子”抓得更紧
过去,一些年轻人存钱不多,基本都是月光族,经过疫情冲击,大家觉得还是要存点儿钱,应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支出消费量自然就会缩紧。
3.主动调整不够
经过疫情,还有很多零售药店并没有主动地去做应对性调整,如果不针对疫情后的消费需求做研究,及时跟上消费者变化,销售下降是必然的。很多药店零售企业并没有了解顾客需求和消费心理的变化,还是卖原来的品类,不做调试,就会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这是当下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4.药价影响
有些品类的价格下跌得很厉害,经过国谈、国采品类等,这也是药店慢病品类业绩有所下降的一个原因,但必须适应政策变化,主动谋新。
改变
实际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但药店的商品结构变化太慢。消费者在网上可以买服装、买化妆品、买家居商品、小零食甚至处方药,实体药店真正能够吸引消费者进店的商品是什么?DTP处方药肯定是重要方面。
网上B2C蓬勃发展,但DTP、DTC很少。医保门店的医保支付也是实体药店吸客的重要来源,而未来医保可以线上支付,实体药店就会面临更大挑战。
既有药品,又有便利商品,一次性能买到所需求的商品,满足周边百姓便捷健康的生活需求,可能是未来药店发展的现实选择之一。之所以在这些便利品类上发力,是因为只有“便利”,才能打败“懒惰”,习惯了才能引流进店。
在笔者看来,大多数老百姓对买东西这件事比较理性。他们不会说线上平台货品有多便宜就会去买,消费者相信“一分钱一分货”。对一些过于低价或者过于便宜的商品,他们反而不敢买。因为太便宜,质量可能不一定有保障。另一方面,一些中年人有文化、收入又高,去自提点提货会觉得不匹配,也愿意到实体店里买,更靠谱。
另从品类来看,非刚需包装品类销售仍在下降,说明不是必要的品类,消费者不再像过去那样冲动购买,消费更加理性。保健产品销售额下降也是有的,原因就是非刚需。
行动
走访中,江苏某连锁“艾尚佳”门店的做法可供参考交流,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方面,做好核心消费者运营,稳住高贡献客群,做好深度服务,不让他们再流失。同时挖潜销售机会,想办法留住进店消费者,并增加其复购;开展低成本渠道拓展,走出去获得销售增量,包括线上预售、合规直播、客户微信群以及进入周边机关单位推销等。
另一方面,用季节性商品以及小视频推荐生鲜的方式,持续打造差异化刚需商品, 引流进店。
更具体而言,一是重大的活动时,建议全员推销。上至总经理,下至基层员工,只要采购拿到质量好并有价格优势的商品,就全员推销。二是做好团购,比如中秋、国庆期间,天气比较凉爽,逢传统佳节,笔者所在连锁还推出了地方特色健康产品、产地螃蟹直发等。三是针对防疫问题,可以和有关部门合作,为医生、志愿者提供便捷药品等。四是档期活动。比如我们在10月推出“家庭火锅节”,通过现场制作、现场试吃,推动相应健康产品的销售。根据季节气候来组织商品,保证一些消费者能够进店,并加强与顾客的互动。
这些年,部分连锁药店可能忽略了研究自己的客群,研究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大部分企业可能没有往这些方面去考虑,所以总是觉得受到各种冲击,其实所有的冲击都来源于自己做得不够好,把机会让给了他人。
还是那句话:自己不想,别人就会想,可能别人就走到了你的前头,你就落后了。
总结<<<
一些药店比较悲观,没有反击的力量,或者说没有可行的应对业绩下滑之策。这样的企业即便扛,也不一定扛得过去,尤其是小企业,会放弃自己的市场或者转让、转卖,这个可能性比较大。还在坚守的行业人,怎么办?至少有两点需要调整:
1.从以销售商品为主向聚焦健康生活方式转变。以前可能是只卖商品,现在要提供的是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生活方案。比如,消费者要健康养生菜,是不是考虑要用什么中药主料和辅料?这道菜配什么健康养生主食?喝什么健康养生的比较搭配?
2.药店不仅是产品销售渠道,还要承载更多服务功能。比如设置“便民服务条桌”,不仅供行人休息,还可以喝茶、聊天、充电、无线网、加热食品等。
如今做得好的企业也一直在调整策略,除了常规运营,还在提供生活性服务功能品类。比如案例门店,除了销售药品,还有更多的服务功能,并配备民生、健康等服务项目。这可能是未来零售药店或者实体店与其他业态不同的地方,零售连锁需要创新一些场景。
研究消费者,满足其核心需求,喜欢你的店,消费者就一定会上门。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