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上半年医疗健康领域 并购八大趋向

发布时间:2021-09-17 15:23:53作者:特约撰稿 王进来源:医药经济报

并购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经之路,是投资者常用的资本操作手段,也是行业巨头偏好的拓展策略。有商业和企业的地方,一定有并购重组的硝烟,而健康领域并购的热度和规模,往往与政策、资金调控和资源及经验整合与判断密切关联。 

前不久,普华永道发布了一份关于国内医疗大健康领域的并购报告,笔者在报告解读基础上,结合上半年情况,对包括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在内的健康领域并购趋势做一些个人观点分享。 

总体来说,2021年上半年并购大额交易仍多,数字医疗领域受追捧,呈现以下特点与走势。

趋势一:营利性医院控股型收购增加

医疗服务市场潜力巨大,对公立医院和非盈利性医院而言,很难实现资本化,自然不是“投资者的菜”。营利性医院如能形成集团化和连锁化,则规模和品牌效益比较明显,才会受到资本追捧。

趋势二:上市医院集团集团化、连锁化加速

对已经上市的医疗集团来说,借助资本为纽带,可以利用公开募集的资金,做多次并购扩张,只要能达到预期理想的运营和财务指标,类似的并购可以持续重复进行。这也是为什么上市医疗集团必须依赖集团化连锁化并购扩张的原因,比单独办一家大型医院更加具有可拓展和可持续性。

趋势三:医美成赛道新宠

2021年,医美成为新的赛道,眼科、口腔等传统热门赛道也继续领跑。上半年,口腔医疗并购一共有9单,并购金额占31%;医美项目并购有13单,所占资金为45%。这些领域之所以并购活跃,是因为专科类医疗机构一直是资本市场青睐的标的类型。

一方面,相对于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的盈利能力、估值标准更简单清晰;另一方面,这类医院的运营相对标准化,投后价值提升空间大且更可以量化(特别是诊疗能力的提升、市场营销举措和品牌价值导入等方面)。再者,对集团战略、资本运作而言,专科医院题材更聚焦。这些专科亦属于消费医疗(眼科、口腔、医美等),定价自主权大,盈利能力强,可复制和扩张,也受到资本好评。  

趋势四:证券市场利好不断

内地科创板和香港科创板的开辟,让企业融资和资本退出更加畅通,北交所的开张,也让中小企业和新三板企业上市融资增加了更多的机会,对并购交易会有助力。不仅上市公司可以通过现金和换股方式并购其他公司,同时也因为公司上市了,信息更透明,更容易成为被收购的对象。

趋势五:医疗大健康生态圈构建

地产、矿业、IT及其他领域的投资者和机构投资人,这几年一直看好跨界投资,首选投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IPO增多,股价升值快,对普通投资者有吸引力。医药健康产业始终处于朝阳产业,其他投资者也希望借助并购实现转型和跨界投资。

趋势六:部分交易围绕医院纾困或债务重组展开

全球疫情影响下,国内外医疗服务行业出现分化,有的医疗企业业务受很大影响。单看基础设施和医疗团队,还是很优质的,自然会被资本青睐,只要有眼光的资本介入,有好的重组方案和新的投入,就有可能使企业摆脱困境获得新生。出现短期经营困难的医疗机构和企业,也是资本廉价收入囊中的好机会,关键是看资源互补的整合,以及是否能留住和激励人才。

 趋势七:数字医疗持续升温

从去年和今年的投资和并购交易看,数字医疗升温显著且在持续,这不仅表示投资者十分看好这一领域的项目和公司,也显示出健康和疾病管理离不开大数据和互联网移动医疗,主管部门希望出现更有效和费用可控的医疗服务。加之疫情防控因素,公卫的需求,数字医疗更加被长期看好。而国内外合理使用公共卫生资源,也需更多性价比更高的精准医疗和与疗效挂钩的医保,更多的大数据和AI支持,这方面的长期投资和并购会引起更多投资兴趣。 

趋势八:创新研发投资适度降温

过去5年,中国新药研发投资非常火爆,不仅资金注入放量,公司估值普遍很高甚至部分虚高。尽管不少公司接二连三融到几亿甚至几十亿元的资金,但新药研发烧钱和不确定的高风险,也会让很多新药研发企业遇到现金流紧张和资金链断裂的情况。上世纪90年代,基因泰克就因为资金跟不上,被迫让医药巨头罗氏控股收购。但正是因为新药研发投资适度降温,中国生物医药领域未来才更有机会涌现医药巨头和上市公司参与的重组收购,或花巨资购买新药研发公司的好产品。在这方面,大投资机构也会主动出击或联手医药巨头特别是大型国企央企,共同参与控股性投资。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