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重点监控药调整规程发布 中药品种暂未入列

发布时间:2021-09-13 17:30:59作者:傅书勇来源:医药经济报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调整工作规程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1〕474号,下简称《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调整规程》),规定临床使用不合理问题较多、使用金额异常偏高、对用药合理性影响较大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纳入目录管理,重点包括辅助用药、抗肿瘤药物、抗微生物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药物等,并确定30个品种纳入目录管理。

上一次国家卫健委发布相关文件是2019年的《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及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当时将20个化药及生物制品列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这两个文件均未将中成药和配方颗粒纳入目录管理,引发业内重点关注。


保护产业健康发展


2019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将中医药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文件重点强调“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主要措施包括:到2022年,基本建立道地药材生产技术标准体系、等级评价制度;综合运用循证医学等方法,加大中成药上市后评价工作力度,建立与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基本药物遴选、医保目录调整等联动机制,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加强中药质量安全监管。

这些措施必将推动我国中药产品质量稳步提升和产业健康发展,但也会增加中药企业的质量控制成本,若此时再对中成药及配方颗粒销售规模有所控制,必然会挤压中药企业的利润空间,打击企业发展积极性。

目前,国内大部分中药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不畅,资金来源有限,投入研发积极性不足。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近70家A股中药公司中有22家实现总营收正增长,42家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大部分企业销售收入不足100亿元,远远低于化药和生物制品企业的销售规模。从研发投入看,仅23家中药公司的研发费用超过1亿元。据此,笔者认为,暂不将中成药及配方颗粒纳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和《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调整规程》的重要原因是,保护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当务之急是提升中成药及配方颗粒的产品质量,而不是限制价格和市场规模。


确保市场供给稳定


相关报告指出,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药材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如马钱子的价格年涨幅高达228%,泽泻价格年涨幅203%,柏子仁、大风子、紫苏子、郁金等品种年涨幅都超过150%。

事实上,推动中药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

?荩(下转4版

不仅是中药材的需求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异常天气增多也对中药材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中药材产能不稳定会影响中药企业的收入,若此时将中药品种纳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势必会影响市场的供给稳定性。

此外,目前中成药和配方颗粒占用的医保基金相对较小。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中成药销售额为2830亿元,中成药销售出现1.7%的负增长。由此可见,虽然中药在2020版《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中占有半壁江山,但在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的销售仅占全部用药金额约20.6%,对医保基金的影响并不大。

基于上述考虑,依照政策连贯性、稳定性规律,不难理解此次《重点监控药品目录调整规程》为何未出现中成药及配方颗粒。


重点监控时机选择


诚然,未来中成药及配方颗粒大概率会被纳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理由有三:

一是国家层面对中药产业的保护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当中药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国内中药企业具备相当竞争实力,这些企业就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既要保证产品质量和疗效,又要把价格降到合理水平,减轻患者用药负担和医保支付压力。

二是当市场供给比较充分,甚至过度供给时,中药行业可能出现过剩产能,此时需要对过度供给的产品进行政策和市场干预。

三是占用医保基金较大、使用量较大、临床价值不高的中成药及配方颗粒,减少使用量是必然结果。

届时,中成药及配方颗粒会大概率被纳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甚至国家带量采购范围。目前,青海省、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地,已针对部分需求大、金额高的中成药品种开展集采探索,并取得积极成效。


提前备战国采


面对这一趋势,国内中药企业如何未雨绸缪?首先,建立自有中药材生产基地,实现道地药材稳定供应,确保中药材品质卓越、质量稳定。

其次,加大临床应用研究,提高中成药及配方颗粒的临床价值。未来国家和各省级卫生部门会在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物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各单位药品采购目录制定、药品临床合理使用以及控制不合理药品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

再者,在常见病用药领域,扩大生产规模或通过兼并收购等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经济,进而降低产品成本。此时,中药企业可以主动降低价格供应市场,或能避免被列入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在未来的国家带量采购中,成本结构较低的中药企业也将拥有较好的价格竞争优势。

最后,增加研发投入,重点研发具有较多临床需求、较大技术难度、较高研发门槛的品种,以有效避免过度竞争。供应国内市场的同时,可以转战国际市场,提高我国中药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