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老兵不死” 国企踏准时代节拍

发布时间:2021-09-06 11:16:44作者:秦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八月下旬,医药界又传来令人瞩目的消息——东北制药厂被收购。根据东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方大钢铁受让东药集团、盛京金控集团持有的东北制药全部股份而触发要约收购。”本次转让完成后,方大钢铁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公司57.88%股份,也就是说方大钢铁全面控股东北制药。

事实上,此次收购早在6月已现端倪。东药集团、盛京金控集团公开征集其持有的东北制药全部股份受让方,拟转让股份为2.55亿股,占东北制药总股本的18.91%。7月初,方大钢铁与东药集团、盛京金控集团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成为股份最终受让方。


“四大家族”今何在

 

又一个昔日医药巨头改换门庭。据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至少有10家企业被收购,但都不如东北制药被收购引发这么大的波澜。

东北制药集团是由东北制药总厂改制而来。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东北制药一直是我国制药行业的领头羊,不但是医药界“四大家族”,还有“中国化学制药工业摇篮”之美誉。当年的辉煌与现在的落寞形成了巨大反差。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东北制药逐渐失去优势和发展后劲,一度累计亏损达8亿多元人民币。

医药界“四大家族”的其他三家情况如何?华北制药是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我国抗生素的发源地,经过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曾经的抗生素行业龙头五年四次换帅,最近还因国采违约受罚,但在“美对华反垄断第一案”维生素C反垄断诉讼中获胜,为中国企业应对国际诉讼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为国内企业走出去依法维权和开拓国际市场增强了信心。太原制药也是“一五”计划期间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上世纪90年代后连年亏损,1999年申请破产。新华制药拥有国内第一个GMP样板车间,但目前在头部医药榜单中的排名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国企优良基因


当前,正值国家经济转型、反垄断、限制资本无序扩张的时期,种种迹象表明,在国民经济中体量不太大的医药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

有业内人士认为,国有企业机制不灵活,受到的掣肘太多,决策和经营层面缺少快速反应能力,比民营企业慢得多,由此提出“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孰优孰劣”的话题。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国有企业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不但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在短期内解决生存问题,还承担起培养人才储备后劲的责任,发挥了全面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改革开放后,民营、外资企业相继发展,国有企业的步伐显得有些慢了。这里有时代背景的影响,也有政策制约,当然也有企业本身的问题。

究其深层次原因却是另一番景象。目前,不少医药头部企业都有国有企业的影子,有的是国有企业改制成民营,有的是参股入股。一些原国有资源、技术、产品、生产、市场优势转移到民营企业,更重要的是,国有企业培养的各类人才在新的企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培养的爱国奉献、“以企业为家”的主人翁精神在新经济体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软环境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这也是印度、越南等国效仿中国吸引产业转移收效甚微的根本原因。可以说,国企的优良基因在新经济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谓“老兵不死”。


突破路径依赖


经过70多年的斗转星移,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老一代国有医药企业兴衰令人扼腕。然而,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个企业也有一个企业的任务。企业只有踏对时代的节拍,才能奏出最强音。一个企业的兴衰固然与自身经营有关,但一类企业的兴衰背后一定有着类似的规律和原因,甚至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扭转的。

国家层面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虽然像东北制药这样的众多老国企进入了历史发展转型期,实施一系列改革举措,但这并不能说明国有企业不能搞活。随着改革深入,国资监管体制完善,医药行业集中度提高,各项政策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熟,中国医药市场健康快速发展,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只要解放思想,突破路径依赖,冲破旧有藩篱,高度融入市场经济,就会焕发新的活力,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