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血液制品市场并购“大吃大”

发布时间:2021-08-30 15:53:00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8月26日,天坛生物发布半年报,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8.11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7亿元,同比增长18.75%。同一日,博雅生物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营收12.95亿元,其中,血液制品业务(不含复大医药业务)实现营收5.92亿元,同比增长26.39%。此前,上海莱士披露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17.56亿元,净利润9.10亿元,同比增长30.67%。

血液制品头部企业财报披露了一个共性现实:受疫情影响,国外血液制品企业采浆受限,导致国内进口人血白蛋白供应受到较大冲击,国产人血白蛋白获得一定替代空间,部分品牌的人血白蛋白供不应求。据悉,2020年进口人血白蛋白批签发量占国内人血白蛋白批签发总量的65%左右。因此,“十四五”期间,解决原料血浆供需问题,实现自给自足成为血液制品行业角逐的焦点。


浆源拓展规模集中化


作为国家战略资源,血液制品行业非常特殊。目前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具备新设单采浆站的资质,因此,浆站数量、采浆量、品种数量等成为血液制品企业的“护城河”。

“浆站增长潜力是血液制品企业发展的关键。”一位长期在血液制品一线的张姓企业高管告诉记者,目前血液制品行业除2家外资企业、4家左右的内资企业单独运营外,其他企业多在头部企业麾下。参照国外发展路径,产业将不断走向集中,未来血液制品行业出现“大吃大”的并购案或成趋势。

一方面,各国政府和民众对血液制品安全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加上企业兼并重组,国外产量前五位的企业市场份额占比达80%~85%,而国内近年血液制品行业兼并整合不断,但前五大企业采浆量总和仅占全国总采浆量的50%以上,还有很大空间。另一方面,2001年开始,我国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截至目前不到30家,新竞争对手难以进入,可少数企业年采浆量已过千吨,部分企业年采浆量只有50吨左右,?荩(下转7版

甚至更少。血液制品行业资深专家李长清此前表示:“血液制品具有高门槛、高技术、高投入、高回报、适应症广,即‘四高一广’的特点,行业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

据悉,天坛生物今年新设12家浆站,在营单采血浆站(含分站)55家,2020年完成血浆采集1713.51吨。上海莱士先后完成对同路生物等3家血液制品企业的收购后,去年132亿元重组世界血液制品龙头基立福下属子公司GDS的45%股权,现拥有单采血浆站41家(含分站),2020年采浆量达1200余吨。华兰生物25家单采血浆站血浆采集量过千吨,博雅生物今年上半年单采血浆站增至13个,2020年采浆量约378吨。

2020年底,云南省卫健委发布《云南省单采血浆站设置规划(2020-2023)意见稿》提出,拟在该省设置单采血浆站24个。“这是一个积极信号,血浆综合利用率高的企业在设置单采血浆站方面更具优势,浆源拓展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未来行业竞争的关键在于整合和集中。”前述企业高管如是说。


创新能力与学术推广并进


除原料要有保障外,销售推广能力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

尤其是在国采全面推开的背景下,市场上也在热议血液制品会否纳入集采,已有地方通过区域联盟采购探路。吉林省将血液制品类、胰岛素类等生物制品实行限价挂网采购,血液制品基础目录涉及11个品种;青海省公布的2020年带量采购药品目录中,人血蛋白在列。业界不免猜测,这是否意味着血液制品集采要扩面?

不少专家表示,目前血液制品全面集采还不具备条件,但苦练内功刻不容缓。其中,提高研发创新能力是企业层面最集中的反馈。国内血液制品企业创新投入不足是普遍现象,即便是头部企业,根据其披露的财务数据,研发投入大多只占销售收入的4~6个百分点。前述企业高管直言:“创新方面还有一个痛点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够。尤其是与国外提取技术相比,差距还很大,如何构建提取技术的差异化,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创新能力建设。”前述高管告诉记者。

他直言,降低单位成本以提高竞争力必须提高血浆的综合利用率。这要求企业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开发新产品,以提高单位血浆提取的产品数量。同时,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以提高产品收率和质量,建立核心的技术壁垒。

此外,供给与安全至关重要。这是头部企业共同努力的目标,如聚焦儿科、神经、血液、重症等科室开展持续专业的学术推广。未来全国与区域、院内与院外、医生与患者、线上与线下都将是企业积极开展学术推广的重点,既要提升医务人员对血液制品的认知和合理使用水平,又要攻坚核心学术领先地区的市场份额,拓展产品在适应症领域的有效使用。近期,有消息称,国家重点监控目录将首次出现生物制品。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罗永章提出:“国家应从多个层面尽快构建强大的血液制品安全保障体系。”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