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国采品种断供 为什么替补企业更低价

发布时间:2021-08-30 15:51:57作者:傅书勇来源:医药经济报

8月24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就华北制药断供被处罚一事作出回应,驳斥网传华北制药集采断供和低价中标有关。

8月20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将华北制药列入违规名单的公告。8月22日,华北制药紧急发布公告,解释了断供布洛芬缓释胶囊的原因以及断供事件的影响。业内人士指出,集采断供公示并不少见,此次却被别有用心的自媒体强行带节奏,特别是部分企业和代理商因为国采降价,市场少了或赚钱少了,借此发泄情绪,直指是集采超低价中标导致断供,硬生生把事件推上热搜。不得已,国采办才就相关问题答记者问。


违约成本适中


按照集采规则,华北制药在山东省无法供应国采中选产品布洛芬缓释胶囊放弃中选资格,处罚措施如下:将公司列入“违规名单”,取消公司自2021年8月11日至2022年5月10参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活动的申报资格。

客观来看,这一惩罚力度适中,仅取消10个月的参与集采资格,按照一年两批集采的频率,或许仅错过两次集采投标资格,会计损失不是很大。但从机会成本角度来看,潜在损失或许远远高于实际损失。

一方面,诚实守信、恪守承诺是企业形象与价值的基石,对于违约问题,企业最大的损失往往不是会计损失,而是包括企业价值在内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还包括山东省市场患者未能及时买到布洛芬缓释胶囊而不得不高价购买其他品牌药品所带来的损失,以及山东省集采部门不得不沟通、协调替补企业及时替补供货的成本,这些成本是因为缺货产生的损失,称之为缺货损失。当然,这些成本是企业的外部成本,在企业决策时,往往不会被评估在内。

企业对于断供的解释,一是生产单位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二是产能报批审批时限过长,三是疫情原因导致无法正常开工生产。这些理由可以解释为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过高,导致企业违约断供。理性企业在决策时,往往会选择最有利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在该公司断供的山东省,协议约定采购量2511万粒,公司提供山东省实际供应量365万粒,实际供货比约14.5%,山东市场一年供货金额约673.0万元,即使加上因违约产生的潜在损失,对于年销售收入110亿元左右的企业来说,可谓九牛一毛。


国采目的不是降价


正如联采办解释的那样,此次违约断供并不是报价过低的缘故。从该产品中标企业报价来看,华北制药报价最高,若成本相差不大,其利润应该最高。换言之,若因为报价过低导致利润亏损,首先出现违约断供的应是报价最低的企业。

事实上,医保局实施国家带量采购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多赢,不仅有利于节省医保基金支出,患者节省药费,更重要的是,通过价格竞争,倒逼国内药企转型升级。即要么实现仿创结合,高仿战略,即由单纯的仿制药生产转型到首仿药或高端仿制药,以及创新药领域,增强市场竞争力;要么实现原料药制剂一体化战略,利用集采机会,实现原料药和生产双领域的成本优势,进而实现价格优势。

这种市场格局转变,最终有利于我国头部企业集中资金和资源研发新药,培养参与国际医药市场竞争的实力。虽然蝴蝶很美,但破茧成蝶的过程很痛苦,也充满了风险。

当前,国家带量采购已经完成五批,根据集采常态化的政策导向,未来的集采依然是市场重新洗牌的绝佳机会。医保局“带量采购、以量换价、保证回款”政策极大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2~3年的采购周期足以让企业合理匹配资源,实现最佳规模效应,以及建立打败竞争对手的时间壁垒。


理性报价策略


从资源配置效率来看,随着产量(销量)增加,企业的规模经济曲线呈现U型分布,即在某一个最佳产量(销量)之前,随着产量(销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呈现下降趋势,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企业利润呈现正增长。

一旦过了最佳产量(销量),则随着产量(销量)增加,长期平均成本呈现上涨趋势,企业利润呈现负增长。当然,最佳产量(销量)可能是一个区间也可能是一个点,不同企业对应的最佳产量(销量)存在差异,取决于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这种变化规律,或许能解释珠海润都制药以更低价格替补供货的合理性。

因此,在未来的国采中,投标企业应更理性,按照平均成本报价。此处所说的平均成本不仅是原材料和生产成本,还包括管理成本、供应成本,如与合作企业的交易成本。长期来看,还应包括生产资源成本预期上涨部分以及缺货损失。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多数企业是理性的。笔者认为,要使企业做出理性决策,必须增加中标企业的违约成本,比如让中标企业全部承担因违约缺货产生的缺货损失。这样不仅能实现集采公平竞争、恪守承诺的契约精神,还能够减少外部成本。

从多赢角度来看,国采的目的不是一味让药企低价中标,而是在节省营销成本、确保质量和供给条件下的合理报价。由于价格是成本的非递减函数,只有增加违约惩罚成本,才有助于国内药企综合评估参标品种成本结构,避免陷入集采“价格战”。

综上所述,未来参与国采的药企要始终将控制成本、确保质量和供应作为第一要务,这是顺利中标、保障供给的“垒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