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防疫用品风光不再 冠脉支架国采效应显现

发布时间:2021-08-23 15:35:53作者:曾钰 陈颖诗 蔡舜玲来源:医药经济报

多家械企预告上半年业绩


近期,多家械企相继公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回暖,企业效益回升势头明显。但随着全球疫情常态化,企业业绩普遍向好的同时,防疫用品企业营收受到一定影响。此外,高值耗材国采对相关企业的影响也在逐步显现。

新冠检测企业拿下“预增王”

2021年上半年,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回暖,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恢复并实现增长。昊海生科、九强生物、奥精医疗、惠泰医疗等在报告中提到,公司产品销售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且由于去年同期疫情期间基数较小,叠加业绩迅速反弹,不少企业业绩增速显著。

例如,昊海生科预计2021上半年净利润为2.2亿~2.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92亿~2.22亿元,同比增长699.21%~808.19%。奥精医疗预计2021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4500万~5000万元,同比增长348.97%~398.85%。其中销售增幅最大产品为骼金产品,2021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增加约3800万元,同比增长约为140%。

另一方面,在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生活复工复产对疫情防控的需要下,新冠检测相关市场需求依然保持增长,新冠检测相关企业业绩保持增长势态。

其中,热景生物更以净利润预增818倍稳居2021上半年A股业绩“预增王”。热景生物分析认为,其业绩大增与公司研发的新冠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产品订单爆发式增长,以及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同比基数较低有关。

此外,东方生物、明德生物、凯普生物、达安基因等新冠试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增长上限均超100%。

防疫用品企业谋求新增点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市场防疫类产品需求激增,防疫类产品量价齐升。今年以来,随着国内外防疫物资的充分供应和市场紧缺情况的缓解,防疫类产品量价回归常态,导致该类企业上半年净利润有所下降。

奥美医疗、宝莱特、理邦仪器、九安医疗等企业防疫类产品销售业务均受到较大影响,2021上半年预计净利润降幅超50%。

随着疫情影响逐渐褪去,这些企业正积极开拓新市场新业务,谋求全新业绩增长点。九安医疗在血压计、血糖仪等主要产品销量稳定的同时,积极发掘新的业绩增长点,推出受到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爆款产品,为公司贡献营业收入和利润。

宝莱特则通过助力海外疫情防控,提升海外市场品牌与美誉度,使国际化的影响力得以提升,海外市场布局更为扎实的同时,国内肾科医疗板块战略部署继续推进,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国采未中选企业业绩大受影响

今年年初,国家冠脉支架带量采购政策正式执行,医院优先采购和使用集采中标产品。受此影响,企业在售产品若未被纳入集采范围或未能顺利中选,产品销量将大幅下降,导致企业收入大减。

以赛诺医疗为例,其因在售的第一代冠脉支架产品未被纳入冠脉支架国家集采范围内,导致公司2021年上半年冠脉支架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85.61%,冠脉支架产品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24亿元,同比下降90.01%。同时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各项费用等支出并未同步减少。

赛诺医疗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上半年营收7863.3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9781.29万元,同比下降55.44%;预计净利润为-8329.99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1.11亿元,同比下降395.45%。

尽管赛诺医疗表示,公司球囊产品(冠脉球囊和神经球囊)销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达74.91%,球囊产品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2618.64万元,同比增长68.22%。但从其既往财报来看,赛诺医疗的营收严重依赖冠脉支架产品。2016年-2019年,赛诺医疗分别有98.41%、96.41%、91.47%和84.40%的收入来自于支架产品,相关产品为公司贡献了近九成营业收入。

到2020年,赛诺医疗支架产品和球囊类产品对营收的贡献率转变为69.41%和30.55%。虽然支架产品收入占比下降,但仍远高于球囊收入占比,公司收入由此大幅下滑。

集采倒逼企业开拓创新

一直以来,医用耗材带量采购纳入的都是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的产品。

在6月4日国家医保局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的指导意见》中,将临床用量、采购金额、临床使用情况、市场竞争情况以及同质化水平等五个维度纳入到高值医用耗材国采范围,并且将确保产品质量放在保障措施的首位。

由此可见,集采并不会让企业出现以质换价的情况。更甚者,集采会使得市场格局重新洗牌,迎来更有活力的局面。对于头部企业以及创新型企业而言,集采更是企业拓展市场布局、抢占市场份额的大好时机。不过对于部分中小械企来说,将会面临被吞并或者淘汰的命运。为此,企业必须开拓创新提升自身产品特色,来避免淘汰或者被吞并,从而使得整个市场处于良性竞争状态。

总的来说,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给本土企业带来短暂的阵痛期,但也给予了国产品牌与进口品牌同台竞技的机会,并有助于中标企业产品市场规模的提升,扩大品牌知名度。随着第二批骨科高值医用耗材国采的正式启动,将为本土骨科企业带来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QQ图片20210823153534.gif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