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抗抑郁药“五朵金花”

发布时间:2021-08-18 13:50:15作者:张石革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10818134912.gif

目前,全球抑郁症患者超过2.64亿例,每年有近80万例自杀身亡,成为青年组人群的第二大死因。药物干预治疗,是抑郁症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20世纪30年代,医学家结合证据分析,证实了单胺类(俗称儿茶酚胺)是大脑中最要的神经传递物质,阻断单胺可诱发抑郁,激动单胺可缓解抑郁。单胺包括儿茶酚胺、吲哚胺两大类,其中儿茶酚胺类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吲哚胺主要是5-羟色胺。

由5-羟基色胺锁定了抗抑郁药的研发方向

5-羟色胺(又叫血清素)是一种能产生愉悦情绪的信使(神经传递物质),几乎影响了人体大脑活动的每一个方面,包括调节情绪、荷尔蒙分泌、精力、记忆力到塑造人生观。大脑中5-羟色胺水平较低的人群更易发生抑郁、冲动、酗酒、自杀、攻击及暴力行为。但女性的大脑合成5-羟色胺的速率仅是男性的一半,这点可解释为何女性更易患上抑郁症。

随着年龄的增长,5-羟色胺作用通路的工作效率会出现下降,因为活化5-羟色胺的受体减少了。研究显示,60岁与30岁的人相比,大脑中5-羟色胺特异受体的数目已减少了60%,因此,更年期抑郁症者也为一般人的1~2倍。单胺氧化酶可催化5-羟色胺代谢成5-羟色醛由尿液排出体外。因此,抑制5-羟基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单胺氧化酶对5-羟色胺的代谢活性成为抗抑郁药的研发方向。

20世纪60年代,有一类三环类抗抑郁药,可减少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从而使脑内部位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浓度增高,以增加突触间隙中单胺递质的浓度,来对抗抑郁。但三环类抗抑郁药具有明显的抗胆碱效应,治疗初期易出现口干、出汗、便秘、尿潴留、视物模糊、眼内压升高、心室颤动、心力衰竭或心动过速等副作用,利弊参半,在临床使用上受限。

“五朵金花”缓解抑郁之苦

科学家认为,5-羟色胺再摄取是提高抗抑郁药疗效的关键,把它锁定为切入点以寻求对心脏毒性更小的新药。1970年,华裔药学家与同事共同努力,对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的体外再吸收重新测试,在百余种受试物中发现一种化合物在体外抑制5-羟色胺的活性最强,对靶点的选择性高。两年半后,其同事在他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氟西汀的结构,1986年比利时首先批准,一年后被美国食药监管局批准上市,成为全球第一个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氟西汀对突触前神经元有关5-羟色胺的再摄取可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为选择性的、显著增加突触间隙的5-羟色胺传递信息的作用,从而缓解抑郁症或强迫症、肥胖症、暴食症以及经前紧张症、恐怖症、焦虑症、人格障碍、情感双向障碍、睡眠障碍等。

随着氟西汀的成功,不少制药公司纷纷加入开发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行列。短短几年,帕罗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以及艾司西酞普兰相继问世,被临床美誉为抗抑郁药的“五朵金花”。后来又推出了右氟西汀,起效更快,效果更明显,安全性也更好。此外,氟西汀分散片可在口腔内迅速分散成无数细小颗粒,快速吸收入血,缩短了起效时间。

QQ图片20210818134934.gif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