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14 21:44:48作者:范月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金花是K药店的店长,店里有一些起效比较慢的药品。比如A产品是一个中成药,这个中成药价格比较贵,而且需要按疗程服用,起码要服用三个月才会有一定的效果。
但在销售时,很多顾客往往就想先买一两盒试一试,而一两盒只够服用10天左右。由于不够疗程,顾客服用之后效果不明显,而顾客觉得效果不明显也就不愿意再服用,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虽然也有一些顾客服用三个月后,明显感觉到这个产品给自己带来好处,一些症状也得到了改善,可是问题就在于:愿意尝试到三个月的顾客少之又少,何况价格不菲。
这样的现实状况让金花感到很困惑。对于起效慢的药品,顾客往往会进入“不愿复购”的循环。对于店员来说,提高这类药品的复购率有何破解之道?
很多门店都有类似的情形,这也是重点单品营销中表现出来的节点问题。我们跟顾客介绍产品,产品挺好的,但问题在于:如何让顾客从“尝试”到愿意“坚持服用”,从而真正实现这个产品的价值,给顾客来带来改善?这是所有药店人都需要破解的一道题。
笔者总结了一些方法,希望能够帮到店员。
告知顾客“服用时间短、效果不好”
明确告知顾客,这个产品是需要服用三个月或者更长时间,才能带来效果,要把这一点清清楚楚地告诉顾客。如果顾客仍然只是说想尝试一下,这时要进一步告诉顾客:“您可以先买一段时间的,但是在服用完之后一定要记得坚持服用,否则效果会不明显。”一定要把这个底交待给顾客。
有些顾客确实不愿意坚持服用,只是“买一盒试一下,不管他有没有用。”这种情况下,我们原则上建议顾客不用买。因为买了之后不坚持服用更长时间达不到效果,不如不买。
设定优惠套餐
针对产品需要用的时间测算盒数,并以相应盒数设定产品的优惠特价,让顾客在促销活动推动下成交。
有些顾客买了之后并不坚持使用,买回去用了几天就不用了。
虽然对于药店来说已经成交了,但这类顾客的改善并没有真正实现。而我们卖产品的目的是希望真正能够给顾客带来好处。所以,在成交之后,后期要进一步与顾客沟通,提供跟踪指导服务。
增加与顾客交流频次
在顾客使用产品期间,店员一定要与顾客进行更多的交流,可以加顾客微信,或者提供门店的联系方式,顾客下次到店也要及时跟顾客进行交流,询问服用产品之后的效果,听一听顾客反馈,这样才能够真正帮到顾客,也能增强与顾客的黏性。
口碑效应,“破敌之剑”
一个起效慢的产品,需要让顾客明白并愿意坚持服用。这样,顾客的消费体验才会变得更好,才会产生好的口碑效应。
相反,如果不能坚持服用,消费者的体验不好,产品也会越卖越少。
起效慢的产品,关键在于培养粉丝,让顾客真正相信这个产品,成为产品的“铁粉”,产品的复购率就会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销售人员也会有信心培育出更多新“粉丝”,从而进入口碑效应的良性循环。这就是“破敌之剑”。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