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探路适度“医药合一” 美日院内药店归来

发布时间:2021-08-14 21:40:43作者:赵衡来源:医药经济报

与中国医院强势地位的情况相反,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院并不强势,甚至还显得有点弱势。这背后的原因并不是医药分开和分级诊疗那么简单,而是牵涉到多方的利益博弈。


美国医院加大投入院内药房


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保险占优的国家,由于保险公司纷纷进入药品零售领域,保险对患者获取药品的途径做了严格的限制,一般都会导流到自己的零售药店或进行线上邮寄。只有联邦医保和没有药品业务的保险公司会允许患者自由选择。这也是美国前10大零售药店中保险公司可以占到5席的原因。

而且,与欧洲国家不同,美国并没有强制转诊制度,但基层医疗仍非常发达。这是因为,第一,医保和商保对基层医生服务的赔付水平较高,基层医生的收入得到了很高的保障;第二,保险对跨层级就诊的赔付比例进行限制,面对昂贵的医院诊费,很少有病人直接去医院就诊。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大都是私立的,为了保证利润,一般不设药房,病人获取药品也就只能去零售药店。

因此,美国院内药房在整个药品销售市场的占比一直不高,院外的药品销售规模始终是市场的主力。

不过,这一现象出现了一些改变。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LS)的数据,美国药剂师在非零售药店的数量正在快速增长,医院、医生办公室、诊所和家庭医疗服务板块的药剂师数量占比从27%上升到32%;而同期零售药店板块的药师数量占比从64%下降到58%。

药师向医院回流与美国医院加大投入院内药房正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美国600床以上大医院已经有76%建立了院内的特药药房。而在2016年,这个数字还不到50%。


日本院内店解禁,成为药店争抢点


日本政府经过40多年的长期补贴和大力推动仿制药替代,推动了75%以上的处方外流,仿制药替代率也达到了80%。

不过,自2016年以来,为了保证更好的治疗,日本政府允许医院内再次开设药店,而不是只能开设院边店。

由于日本治疗能力最强的是大学医院,其收治复杂病人多,需要及时治疗并强化与药师的配合,因此也成为开设院内店最积极的医院。从处方价值看,2019年,日本平均每张处方金额是9149日元,但大学医院平均每张处方金额是31675日元,是总体平均每张金额的三倍多,比公立医院的21062日元也要高出1万日元。可见,大学医院主要治疗高价值病人,对药店的价值也比较大。

自从解禁以来,大学医院的院内店成为药店争抢的主要市场。一旦药店入驻大学医院,会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处方量、收入和利润都可上一个台阶,但院内店对院边店是很大的冲击,如果在医院的竞标失败,自身的院边店也会受到明显的冲击。不过,大学医院对入驻药店的资质要求较高,主要是在头部几家之间竞争。


院内店为何重获追捧?


近年来美日出现医院重新和药店合一,背后的原因虽然有一定的差异,但仍有共性特征。随着全球支付方日益强调对病人的全病程管理,疗效(而非原先的割裂式治疗)成为支付方考核服务方的重要一环,如何保证病人在院内和院外更好地治疗成为医疗服务方的重要目标。

将药店和院内自有药房完全排除出医院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第一,病人去院外取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特别是对于使用注射剂或有特殊配送要求的药品,病人取药之后还要再回到医院使用,时间和精力上都产生了一定的成本。第二,由于病人去院外取药,医生和药剂师之间的沟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特别是在指导病人用药并后续跟踪上,医院在病人的疗效追踪上存在欠缺。第三,处方调剂的错误难以得到及时纠正。虽然医院和药店系统联通,但病人去院外取药如果不再返回院内,一旦发生调配错误将得不到及时纠正。


总结<<<


推动医药分开是根据医改自身目标来设定的。如果院内药店仅是医院赚钱的利器,而对病人和疗效无法提供有价值的服务,那么药店从医院剥离更符合趋势。但是,如果支付方能够通过支付手段来撬动医院和医生的服务模式改变,特别是从治疗向后端延伸,以疗效作为考核标准,同时配以药价的持续改革和仿制药替代,那么适度的医药合一更能达到医改的最终目标。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