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企校双师联合 培养医药人才

发布时间:2021-07-06 16:38:09作者:李旭来源:医药经济报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行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加强技能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对我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也是一场及时雨。

中医药正在华丽转身,“十四五”期间还需要大量的高质量人才,高质量人才从何而来?

我国现有的人才培养主流模式,只有院校培养和“师带徒”。院校培养,缺陷是理论有余而实践不足,人才到了企业不适用,还得重新回炉。

中医药“师带徒”,是我国中医药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有了这个传统,中医药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医药各种各样的绝技,才能应运而生,发扬光大。有不少名老中医,就是“师带徒”的产物。

为什么中医药“师带徒”这么重要?这是由中医药的特殊性决定的,中医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每一项绝技,都来自千百次的实践;每一味中药,都来自千百次的实践,每一个处方,都来自千百次的实践。而千百次的实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师傅也是在这个漫长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所以,如果每一个人都要像师傅这样,从头摸索,那就适应不了中医药发展的需要,也完全没有必要。

这样做,可以避免入门者“重打锣鼓另开张”,从头摸索,节约大量时间;避免少走弯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善借,这是古人就总结出的道理,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另一方面,传统的中医药“师带徒”也有不足之处。

一是它是个人行为,对师徒双方都缺少约束,怎么带,没有统一的标准。二是没有学习和考核的标准。怎么学?怎么教?师傅,想教多少就教多少,想怎么教就怎么教。作为徒弟,心中无数,不知能学习些啥、能学到多少?学没学到、学没学好、合不合格,全由师傅说了算。三是再高明的师傅,个人能力也有限,他的知识面和视野有局限,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爆炸的今天。所以说,需要对中医药传统的“师带徒”制度进行一定的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加完善。

如何更加完善?前几年,国家开始在一些地方试点,实行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实施双师指导,教学主体由教师转向“双导师”。教学有计划,课程有大纲,培训有目标,实习有场地,教学手段更科学、更先进、更完备,更有完善的管理考核体系,弥补了“师带徒”和院校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教学场地由教室转向 “车间+教室”,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让人才素质更贴近生产实际,减少人才适岗时间,节约成本,培养见效快。两年多的中国特色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证明,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全面、更优秀,值得推广到医药领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