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24 15:24:01作者:本报特约撰稿 曾世新来源:医药经济报
DTP药房从业者都清楚,在整个运营中,第一难点是获得创新药厂家的新品经营授权。这是药房产生价值发挥作用的起点。如果没有核心产品,就不会有重特大疾病的患者来药店,那么专业服务与增值服务就无从谈起。
因此,很多做DTP专业处方药药房模式的朋友抱怨,不知道如何去丰富药房的药品结构,尤其不清楚如何去找创新药新品种。
那么,DTP究竟应该从哪里获得新品资源呢?
不同类型DTP
机会不同
大型商业DTP有三大先天优势
刚上市的创新药本来数量就不多,一上市就会被国药、华润、上药等特大型医药流通企业紧盯不放;一般的医药商业甚至大型连锁很难拿到新品的经营授权。
这种状况的原因比较多,以下几点是主要的:
一是国药、华润、上药等特大型商业一直与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有紧密的合作关系,供应链客情基础非常好。
二是这些大型批零一体的医药商业,能在药企产品的多种准入路径(如医院准入)上给予协助。也就是说,这些大型医药商业能在药企开发医院准入时帮上忙,特别是药企想要开发的某些目标医院。
三是这些大型批零一体的医药商业本身系统的新特药零售业务(或者说是DTP业务)也做得不错,一直在向专业化增值化靠拢。特别是一些基础的药企需求(如配送上门、冷链运输等)都可以得到满足。
其他类型DTP企业机会在哪?
那么,对于中小型医药商业、连锁药房或区域单体DTP专业药房而言,哪些方法和路径可助力获取新品授权呢?
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找到一些有价值的突破点,去获得创新药企的关注,从而获得创新服务模式、专业服务价值认可,以及新品商业化创新模式的尝试及产品经营的授权。
首要的是:DTP对品种的关注时机要前移。应该长期关注并跟踪各创新药企的新品管线研发进展,并适时与药企展开接触、保持沟通和交流,才能及时了解到相关药企在其新品商业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需求,从而获得为药企提供帮助和助力的机会。
事实上,大多数创新型药企在产品商业化方面是缺乏实操经验的,更不用说上市模型或操作指引了。
因此,如果DTP药房或其所属企业体系能将注意力前移,长期关注各种新品的注册进展,并适时与研发单位展开互动,效果可期。
注册数据“掘金”
五个方向
可从CDE公布的各类数据中去发现,并把握机会。
我们以2017年的相关数据举例说明。先梳理一下CDE的2017年数据,看看会有哪些适合DTP专业药房模式的品种资源。
[方向一] 新活性成分或创新药
可从行业或相关部门的官网查行业整体数据,了解每年药品市场及注册整体情况。
据统计,2016年化药药品市场规模为7535亿元,2017年中国化药总体市场将向万亿迈进。因为化药是整个处方药销售中占比最大的,所以我们就先按化药的路径来寻找产品资源。当然,我们也可以以生物制剂、中成药为逻辑来推进。
2017年全年(统计截至2017年12月21日),CDE共承办了3,696个化药受理号;批准生产191个化药受理号,其中涉及87个活性成分、124家药企、18个新药品种。
可以重点关注87个活性成分,因为新的活性成分意味着后续有可能研制出新的药品。
要特别关注18个新药品种,因为是药企即将商业化的品种,也是可产生销售、服务患者的品种,更是短期内销售合作的潜力对象。
[方向二] 上市品种治疗领域分布
关注获批上市品种的治疗领域分布情况,再根据自身原有经营策略做后续关注方向的匹配。可考虑DTP药房自身经营产品特点、覆盖患者差异、服务目标医院的分布等属性。
再回到2017年情况的例子。这一年获得上市批准文号的化药中,有1189个药品为首次注册。数据分析可知,这些药物的治疗领域主要集中在血液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等专科用药上。
结合药房自身已在经营产品的基础和优势,分专科病种产品再细化跟进。对于核心治疗品种、辅助或迭代治疗用药,都要精细化研判。
[方向三] 批文或申报的领军企业
可从企业的维度来跟踪,寻找并接触厂家探询其上市过程中的需求点,并展开前期合作点。
分析收录的制药企业数据可知,2017年申报化药品种的企业共有8136家(总数包括母公司、子公司及其孙公司数)。
而化药上市批准文号数量最多的企业是上药集团,共有762个化药品种被允许在市面上销售。紧随其后的是华润医药、华润双鹤、中国医药集团、广州白云山、复星医药和哈药集团等,都是目前国内知名且产品体系比较完善的企业。
仔细分析还可以发现,化药申请上市产品数量最多的是“首仿之王”正大天晴。当时,正大天晴已完成53个产品的高效研发,处于国内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因此,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正大天晴在研和上市产品所对应的治疗领域,这也是非常关键的。
与厂家的接触、需求探询以及启动前期合作,要结合DTP药房及其所属企业原有的供应链关系和基础,从更广泛或更深度的层面去确定合作的方向与高度,这样也更有效。
比如:共建某个病种的治疗中心(学术性的)、或某类病种的患者全病程管理中心、或某类创新支付项目、或某种创新健康险产品、或某个慈善援助项目等,主要围绕新品上市相关的“患者药品可及、患者药品可支付、患者对药品知晓”等。
[方向四] 申报上市品种
可从CDE的创新药或仿制药的申报上市情况数据中,去寻找适销的具体品种资源。这个步骤或方法对DTP而言是有挑战性的,也是目前DTP体系都没有系统去做的一条路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向来操作这个步骤:
①单一厂家申报品种
单一申报的品种及厂家,可以作为重点进行长期跟踪。独家品种,或者完全创新的品种、专利产品都属于这类。
建议从这些品种的临床Ⅰ期就开始跟进。详细了解这些情况:成分、预计适应症、临床研究进展、是否有联合用药治疗需求、精准型患者标签属性有哪些、相关竞品是否存在等。
②多个厂家申报品种
多个厂家同时申报某一仿制药或仿制活性成分,可以从中选择将来要做的品种和合作的厂家。
比如2017年CDE受理的3、4类仿制药中,当时申报企业数量最多的药品活性成分是普拉克索(14家)、替诺福韦酯(9家)。
普拉克索的原研药企是勃林格殷格翰,该药用于治疗成人特发性帕金森病的体征和症状,当时国内仅1家上市,有35家在研(10家进口、25家国产)。
替诺福韦酯是吉利德的品种,适用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合用,治疗HIV-1感染和乙肝,当时国内有28家已经获得上市批准文号。
[方向五] 已获批上市品种
也可从新药注册审批已获批情况寻找与厂家的合作品种及机会。
某个新药已获准注册、能上市销售的信息,都是CDE公开的,涉及新药的通用名、商品名、规格、剂型、研发厂家名称、获批的具体文号、获批的具体适应症等。
这是比较滞后的方法。因为只要CDE一公布相关信息,药企大多数情况下会做宣传,绝大多数DTP药房都会获知此信息,获得产品经营授权的竞争强度和难度会非常大。
到了这个时期,大多数创新药企已经对销售供应渠道做好了选择与布局。
结语<<<
整个过程其实是一个系统的工作,需要有专业的人专门跟进,并在不同阶段给出不同的接触建议或合作建议。尽早介入并了解厂家新品的研发情况,以及后续商业化上市的各种个性化需求,以便提前布局。唯有如此,才可在差异化竞争中获得新品的经营授权。
生意场犹如江湖,唯快不破,唯极致不破。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