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精细化营销“知史鉴今”

发布时间:2021-06-11 18:36:13作者:马鑫良来源:医药经济报

适应国家政策的调整,更好地扬长避短,才能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有所斩获。药企精细化营销,才能在这个大环境下生存与成长。

 

从“三国赢家”看深耕市场

  

有些老牌药企近些年感觉到自己的品牌知名度逐渐下滑,认为是竞争对手的营销手段侵蚀了市场。殊不知,对手的蚕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几年前或者多年前,对方已经下手,通过渠道操控区域、利用终端拦截等策略蚕食市场。

三国演义中,谁是最大的赢家?多认为是曹操,地盘大、实力也雄厚。其实不然。让我们分析三国之势:孙权是关起门来做皇帝的,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曹操动辄领兵百万出征,可见实力之强;而刘备弱到了极致,却能长时间处于“三国鼎立”之位。因此,刘备才是赢家。

地无兵不强,兵无地不威。刘备深谙其道,自始至终都在精耕细作。依刘备能力,所掌管的只能算作公司,却能与大集团抗衡,绝不是靠抗争实现的,而是靠精耕细作市场。所以,药企不妨学习刘备的励精图治,在现有市场上精耕,打造、提升品牌影响力。市场赢家看谁“耕地”深,而不是看谁“圈地”多。


从“可乐”看市场培养


早年,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扩张市场,推出一系列不同口味的加料饮料,然而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新品牌层次繁杂(可口可乐-碳酸/加料-草莓/苹果/芒果-健怡/原味),顾客产生选择性厌烦而放弃。换一个角度,可口可乐公司犯了一个企业通病:只知道开发市场,却没有培养市场。

没有任何一家百年企业是靠开发市场活下来的,而是靠培养市场。开发市场是一时的、短暂的,而培养市场却是长期的。总有国内药企感慨外资企业做高端市场的成功,其实分析他们的操作模式,其中最大的秘籍就是培养市场。

培养市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企业不关门,建议药企走培养市场的道路,无论学术推广多么漫长、终端推广多么艰难,走下去就是赢家。

 

从“湘军”看执行力

  

曾国藩打仗没有稀奇之处,就是打一处快速筑墙挖壕。他领导的湘军执行力相当强,打一天仗就往前拱一寸地。曾国藩打仗不讲究战略战术,而是地面滚动式推进,其精细化程度却让对手无计可施。“湘军”的执行力也没有高超之处,却实打实地落实到位。

药企在营销执行力上侧重于策划、战略、战术等方面,而精细化营销手段欠缺则是药企不能持续打胜仗的主要原因之一。

终端市场执行力弱导致药企不能精细化耕耘市场。诸多药企营销人员抱怨商业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拒绝合作。究其原因,则是药企自身的终端市场执行力差。商业公司尽管有自己的推广队伍,却更愿意借力药企的终端覆盖力。

“终端为王”,过去如此,现在和将来亦如此。药企在终端市场的精细化程度和执行力,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从“水浒”看营销格局


宋江统领梁山好汉众多,自己文、武都不及,却能号令梁山。原因在于宋江营销格局高。杂货铺般的人都被宋江称为“人才”,为己所用。而有些药企营销格局注重扩张、圈地,忽视精细化营销管理。

梁山在营销策略上采取的是“精准招商”,几乎无缝隙覆盖了当时所有阶层的“人才”,低端市场、高端市场都有“代理商”为之服务。而药企精细化营销管理对突破同质化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都有重要意义。对药企而言,营销格局最终归结于品牌优势,而品牌炼就依然离不开精细化营销。

药企做低端市场重基层轻连锁,做高端市场重人脉轻学术,给竞争对手留出了缝隙。而药企的营销格局讲究精细化耕耘,一分地一分地的耕耘,营销格局才能做宽,才会走得更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