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与时俱进的国民药板蓝根

发布时间:2021-06-07 15:36:51作者:天士力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为一种家喻户晓的国民药,板蓝根因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在临床应用上,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流感、腮腺炎等疾病。它还是治疗急性肝炎的常用药物,对乙型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但市面上的板蓝根多为颗粒剂,其溶解不够彻底,常有残留。天士力药业致力于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改良传统剂型,开发出与时俱进的泡腾片,剂型新颖,遇水泡腾,溶散快,服用方便同时口感好,酸甜可口,儿童患者也易于接受,是板蓝根药品的最新选择。

至于板蓝根为何能成为国民药,这与新中国各个阶段疫情息息相关,其历史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

 

“疫情史”与国民药的不解之缘


1988 年1月,上海甲型肝炎大流行,初出茅庐的板蓝根一战成名;2002年在中国广东顺德首发的SARS事件是一次全球性传染病疫潮,直至2003年中期疫情才被逐渐控制。2003年4月中旬,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试行)》,给出以板蓝根为配方的预防方。2003年5月下旬,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公布“板蓝根等八种中药对治疗非典有疗效”;2009年的H1N1禽流感、2013年的H7N9禽流感时期,板蓝根均发挥了防治作用。2009年,板蓝根颗粒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2013年,江苏省中医药局宣布:“板蓝根冲剂等可预防H7N9禽流感”。

板蓝根在助力广大人民群众战胜SARS、手足口病、甲流、禽流感等公共卫生疾病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板蓝根与中医药史的源远


板蓝根,名源于《神农本草经》,属于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神农本草经》记载,蓝实“味苦,寒。主解诸毒,杀蛊蚑、注鬼、螫毒。”到了唐代,有关记载不断增多,在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就有不少用板蓝根不同部位入药的药方。“板蓝根”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宋代官修方书《太平圣惠方》中虎掌丸的药方中。此外,唐末五代《日华子》记载,“治天行热毒”;清代张秉成《本草便读》记载,“板蓝根即靛青根,其功用性味与靛青叶同,能入肝胃血分,不过清热,解毒,辟疫,杀虫四者而已。但叶主散,根主降,此又同中之异耳”。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收载其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功效,以解温毒、热毒、火毒,治疗温热病见长。


B01.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