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5-24 11:34:45作者:徐铮奎来源:医药经济报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国外市场分析师就曾发布报告称,维生素制剂是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营养保健产品。事实上,我国一直是维生素原料药产品最大的出口国。
过去几十年,我国已经建立起强大的维生素生产能力。目前,我国基本能生产十几种维生素原料药品种,很多品种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来自中国医药工业公司的统计数字显示,2010年我国维生素原料药总产量首次突破20万吨大关。2015年,我国维生素原料药总产量升至25.6万吨,2019年猛增至35万吨。
维生素按用途可分为药品级(及化妆品级)、食品级和饲料添加剂级三类。我国生产的维生素类原料药多为食品级或饲料级产品,在国际市场卖价不高。而高端维生素产品市场(药品级或化妆品级维生素)大多被拜耳、巴斯夫、默克、葛兰素史克、Neutraceutical co.等西方大公司垄断。尽管如此,维生素类原料药始终是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出口产品,国际维生素市场波动必然会对我国维生素产业和出口造成很大影响。
维生素C:涨幅几十年未遇
维生素C是我国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出口原料药产品。据了解,我国维生素C总产量在2018年已达13.8035万吨,年出口数量超过7万吨,主要生产商有石药集团、东北制药总厂、天津天力药业、宁夏启元药业、郑州拓洋公司和山东鲁微药业及DSM江山药业等公司。其中,石药集团年产维生素C 4万吨,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山东鲁微、东北制药总厂的维生素C产量位居国内第二、第三位,分别为3万吨和2.5万吨。
去年,全球维生素C总产量已突破22万吨。我国维生素C产能约占世界维生素C的8~9成。过去30多年来,我国维生素C主要用于出口,内销仅占一小部分。因为中国人不像欧美人那样喜欢嚼维生素C口香糖、软糖或含片等。2008年,我国维生素C出口量达8.52万吨,2019年增至15.52万吨。虽然我国维生素C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一,但用途基本是食品级或饲料添加剂级产品,而国际市场卖价很高的维生素C产品都为药用级,故长期以来,我国出口维生素C产品价格很低,通常为均价每公斤5.25美元左右。
令人欣慰的是,去年9月起,国际维生素市场开始回暖。美国市场咨询公司GLOWLIT发布的报告披露,去年10月,国际市场维生素C(99%含量)价格已涨至每公斤9.59美元,比前几年上涨了近1倍。对维生素C产业来说,这种涨幅已经几十年未遇。
该咨询公司市场分析师称,维生素C价格暴涨可能与席卷欧美各国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很大关系。因为西方国民普遍相信,常服维生素制剂(含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力,防止被新冠病毒感染。
维生素B6:维持价格高位
维生素B6(吡多醇)的情况与维生素C非常相似。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国际市场价格低迷后,近悉维生素B6价格已由之前的成交均价仅每公斤25.10美元暴增至每公斤40美元以上,同样为历年之最。不仅价格暴涨,我国维生素B6出口量也上升至历史最高位。
过去20多年里,维生素B6也是我国主要出口的维生素大类原料药产品。2008年,我国维生素B6产量仅8000吨,出口量高达5700吨。2019年,国内维生素B6产量增至9320吨,出口量约5500吨。
对于维生素B6国际市场价格暴涨的原因,上述美国咨询公司指出,这与去年全球最大的维生素B6生产商巴斯夫公司设在欧洲的生产厂发生爆炸事故有关。加上德国、法国等欧洲多国因新冠肺炎疫情停产,成为维生素B6价格上行的一大因素。分析师认为,今年维生素B6国际市场价格将始终保持高位运行,不可能跌回原来的价位,这对我国维生素B6生产商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叶酸:药用级带动食品级涨价
叶酸又称维生素B9,也是国际市场畅销的保健性维生素产品。30多年前,国外生理学家报道指出,叶酸对孕妇有很多益处,最大的好处是叶酸可预防畸胎(胎儿神经管发育不良)。随后,国外营养学家陆续发现,叶酸具有多种保健作用,如保护视网膜黄斑防止视力退化、抗脑中风以及更重要的用途预防癌症等等。
20世纪末至今,叶酸一直是国际市场畅销的保健维生素产品。在国外,叶酸已被开发成多种营养保健食品及饮料。某些西方国家厂商甚至将叶酸添加至面包、饼干之类的大众日常食品和儿童食品,以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近几年,全球叶酸总产量为4000~5000吨,国际最大的药用级叶酸生产商为德国默克。我国生产的叶酸因为纯度达不到欧美国家的标准,大多作为食品级或饲料添加剂出口,卖价不高。但我国叶酸产量不小,公开资料显示,近年我国叶酸产能已达2000~2500吨,约占世界叶酸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但由于药品级叶酸生产对工艺的要求很高,国产药品级叶酸暂时无法与西方大公司匹敌。
近年,国际市场的叶酸价格一直低于每公斤40美元。2019年末起,药品级叶酸价格开始上涨,曾一度飙升至每公斤118美元。药品级叶酸价格暴涨,带动食品级叶酸价格上升。去年,国外叶酸市场价格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均价每公斤80美元左右。
对于叶酸价格“振荡向上”的原因,国外市场分析师认为,这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叶酸生产厂发生爆炸事故有关。此外,也与美国国家疾病控制中心(CDC)官员提倡“国民增加叶酸日常服用量以增强人体免疫力”的号召有关。此后,叶酸制剂在欧美国家销量徒增,带动国际市场叶酸原料药价格大涨。
[结束语]
国外咨询公司市场分析师预测,由于西方各国迎来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且短时期内难以走出疫情阴影,故各国对于能增强人体免疫力的维生素类产品需求只升不降。相信今明两年,国际维生素市场价格将维持高位运行,短期虽然价格有所波动,但总体将保持目前的高价位,这对我国维生素产业及众多维生素出口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