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全国药交会五大看点

发布时间:2021-05-20 14:10:13作者:易楚斌来源:医药经济报

第84届全国药品交易会吸引了来自全国的数千家药企和数万名参观者,参展企业数和参会人数是去年疫情以来最多的一次。综观这次展会有五大看点。

新气象:特展激增

本次药品展设两个展馆,一是西药,二是中成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特展企业超过80%。一些规模不大的企业过去不参展,这次也搞起了特展。一位企业老总告诉笔者:“过去,我们不太重视展示企业形象,总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但随着形势发展,企业有必要展示自身形象,以吸引更多客户。”

很多企业老板都持有这种观点,认为好品种代理商抢着做,不必浪费钱。但不是所有企业都有好品种,都不需要展示。这些年,医药环境变化很快,许多企业感觉到了压力,需要创“新”,在日趋严峻的大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新景象:培训论坛大热

每届药交会都举办各种各样的培训、论坛,但今年的论坛、培训格外受欢迎。不少企业公众号从5月初开始,各种培训班、论坛多场,内容包括医药企业精细化招商、管商实务与双赢谈判策略研讨会、药企与CSO销售费用税务精准稽查应对专题培训会、DTP大会、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峰会暨营销实践研讨会、连锁药店开发、动销与上量研讨会等。

这些年,医改大招频出,药企应接不暇,都想通过这些培训和论坛找到答案。笔者参加的精细化招商培训就有近百人,与会人员大都来自厂家,有的厂同时派出多人参会。一些知名企业上市公司营销总监也参会学习。

新现象:老药新做

以往药交会,新特药为所有代理商追捧,一个品种省级代理保证金多的1000万元,少的800万元。这届药交会出现了一个新现象:许多代理商寻找老药。这类品种多数已停产,现在有客户要,企业就要组织生产。某企业展台就不断有人咨询品种信息,并愿意代理品种。

2020年12月,国家卫健委等12部委印发《国家短缺药品清单》《国家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共57个品种。文件指出,对于国家短缺药品清单中的品种,允许企业在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自主报价,直接挂网,医疗机构自主采购。对于临床必需易短缺药品重点监测清单和短缺药品清单中的药品,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无企业挂网或没有列入本省份集中采购目录的,医疗机构可提供采购需求,并与药品供应企业直接议价。

由于国家政策解决了紧缺药品的价格问题,并可直接挂网采购。很多代理商认为,这是一个“商机”,生产企业也迅速启动这些品种的生产销售计划。

比如普罗帕酮是治疗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经典药物,但前些年因招标等各种原因,生产成本高于销售价,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积极性受影响。这次直接由生产企业自主定价,出现了本届药交会老药新做、老药“受宠”的新现象。

新趋势:中成药受捧

往届药品交易会,西药一直是代理商追逐的重点,本届药交会出现了一个新现象:中药品种受到重点关注,特别是临床价值和市场价值比较高的品种受热捧。在某中药企业的特装展台前,咨询观众络绎不绝,下午4点多仍然人山人海。

中药品种为什么如此受关注?第五批国采品种报量至今,共有210个品种被纳入,这些品种都是西药,都是大品种。原来以西药为主的代理商纷纷转做中成药。中药品种虽然难开发,销量也不如西药,但短时间内不参加集采,受到代理商热捧。

新焦点:第四终端热议

本次药交会,第四终端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热门话题。厂家、代理商、新闻媒体都在热议。《医药经济报》在会议期间举办“第四终端觉醒——数字化革命下健康产业迭代的工商产业峰会”,来自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工业企业、互联网企业代表发表观点,畅谈网售处方药的未来。

之后,笔者参加某企业的行业热点政策剖析暨重磅产品推介会,也重点讲到了网售处方药放开对工业的影响。同行、厂家在交流中,无不谈到网售处方药可能引爆的终端革命性变化。许多企业已经布局网售处方药市场,以应对未来变化。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