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部分品类逆势增长 寻找中成药新“掘金点”

发布时间:2021-05-08 15:23:25作者:本报记者 张松 见习记者 陈淑文来源:医药经济报

首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颁布


4月29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关于执行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首批16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正式颁布,将于202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在业内看来,随着国家标准的逐步建立,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有望进一步扩容。

尽管中药配方颗粒目前仍然局限于医疗机构内使用,但凭借便利性、可个性调整、可医保报销等优势,极有可能影响零售药店的中药饮片甚至中成药销售。事实上,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下,中医药产业发展迎来利好时代。但如何在中医药热潮中有效“掘金”,是摆在零售终端面前的现实难题,来自市场的最新数据或许能为零售企业带来一些新启迪。

中成药市场加速分化

“疫情过后,中成药市场数据弱于整体,各品类增速发生明显分化。” NMP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数据中心研究经理谭敏在2021中国医药终端营销峰会的中成药品类经营和发展论坛上指出,受疫情影响,去年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骤降,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直到9月才恢复至与2019年持平。在此背景下,2020年上半年医院市场药品销售整体下降约14%,其中化学药下降12.8%,中成药下降18.3%。

具体来看,2020上半年,医院市场中成药各个大类销售额皆为负增长,下降明显的品类包括呼吸系统用药、妇科用药、五官科用药、儿科用药等,下跌幅度全部超过25%,其中儿科用药跌幅最高,达到44.75%。

相较于医院市场,中成药在院外零售市场的表现可圈可点。根据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预测,2020年全年医药零售市场同比增长2.8%,其中化学药增长3.7%,中成药下降5.6%,中药饮片下降幅度最大,达到13.2%。而与医院市场各大品类中成药销售额全面下滑的情况不同,消化系统用药、心脑血管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以及肿瘤用药中成药在院外零售市场实现逆势增长。

跨界融合带来机会

整体来看,中成药在疫情之下的市场表现并不突出,但谭敏判断,随着利好政策支持、健康理念推进,中医药大健康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而政策的鼓励、监管的要求以及市场的变化,都决定了中医药产业将转向高质量发展。多地已经纷纷开始依托地方特色优势,密集出台政策助力“中医药+”等新业态的发展,促使中医药产业向旅游、日化、食品等领域跨界融合。

“掘金”潜力品种新增长点

益丰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中药事业部总经理刘朝晖坦言,在非药占比持续下降、带量采购影响处方药外流提速、终端药品价格趋于透明化、保健食品受医保政策影响占比下降等多种因素影响下,零售药店利润提升压力巨大,中药品类将成为药店依赖的新盈利增长点。但因为中药的特殊性和专业性,在零售药店终端,除部分有底蕴的医馆连锁中药品类经营较好以外,绝大多数连锁的中药品类销售排在末端。

在现阶段中成药市场弱于整体的情况下,零售终端如何挖掘中成药的新增长点?业界或许可以从重点品类的亚类数据分析上发现一些端倪。

呼吸系统用药是零售市场中成药销售规模最大的品类,预计2020年销售额将达到277.1亿元。谭敏分析指出,预计2020年全年在品类整体销售下降7.88%的情况下,感冒用药和清热解毒用药两个亚类的增长率高于整体,前者还实现正增长,幅度达到4.99%。增长较高的产品有连花清瘟、双黄连、抗病毒、板蓝根等疫情相关品种,其中,抗疫“网红”品种连花清瘟在零售市场的销售额或将达到14.8亿元,增长率达到113.83%。

心脑血管系统用药是零售市场中成药销售规模第三大品类,2020年销售增长3.78%,也是该年零售市场中成药各品类中市场份额增长最大的,主要增长产品有安宫牛黄、血塞通、血脂康、牛黄清心等。谭敏表示,这些品种消费者认可度一直较高,如血塞通等品种常被各地列为辅助用药,医院销售受限,渠道转移至零售市场。神经系统用药尽管在零售市场中成药销售规模中占比并不大,但品类整体销售增长达到8.87%,是2020年零售市场中成药各品类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增长贡献最大的产品有通天、百乐眠、巴戟天寡糖等。谭敏分析道,这些品种多为品牌企业独家品种,或作为企业的战略品种。

关注哪些品种

谭敏总结道,从数据来看,中成药、中药饮片依然弱于医药整体市场:一是中药注射剂使用限制、中药处方权限制等因素影响还未消除;二是利好政策还处于国家顶层,暂未传导到市场。

但是,依然有部分品类、品种表现亮眼,例如抗疫相关的中成药品种,这与学界对其疗效的认同程度关系密切,此外还有传统消费者认可度较高的中成药品种等。建议零售终端关注医院销售受限、渠道转移至零售市场的品种,以及以零售为主要渠道的品牌现代化中药品种和品牌企业战略品种。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