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船小好调头,中小药店突围有道

发布时间:2021-04-20 15:31:29作者:雷明来源:医药经济报

4月以来,各地主管部门发布了多条注销《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公告。如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挂网清远市清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注销清远宝树堂大药房有限公司、广东关爱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清城区麦围二号店等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依法注销河源市源城区永健堂大药房等企业《药品经营许可证》的公示等,显示部分药店退出市场,其中的注销原因多为企业申请或自行注销。

为何会有多家企业主动申请注销?在当下医药零售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中小连锁及单体药店还可以有哪些作为?


单体店吸客乏力溯源


近年来,单体药店以及中小型连锁药店生存困境加剧有目共睹,如果想继续在医药零售界生存下去,如何做好经营与服务?

业内有分析认为,之所以这段时间出现各地多家药店注销的情况,一方面是随着药品集中采购的落地实施,药品价格进一步降低,利润空间压缩。加之监管日益趋严、中小药店承压,生意不再好做,如经营不善,选择销证退市并不出奇。受人力、房租等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叠加影响,门店盈利能力也不如从前。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2019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9年底,全国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54.4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4万家;零售连锁企业670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9.0万家;零售药店23.4万家。连锁率方面,有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连锁率为36%,至2018年为52.1%,2019年这个数字是55.8%。与连锁化相对应的是,百强连锁的市场份额由2015年的36.8%升至2019年的45%以上。

显然,连锁化经营是发展大趋势,特别是连锁药店的扩张烽火已延绵至三四线城市,不少单体药店老板失去了“独占一方”的优势,单体店以及部分中小型连锁诸多困局待解。

在零售药店终端,传统门店继续经受着医药电商的强烈冲击,加上医保管控趋严、门店数量增加,线下实体药店客流次数减少,且随着药店整体数量上的持续增加,店均服务人数减少,网上药店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增长,零售圈竞争进一步加剧。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规模突破了3000亿元,同比增长5.01%,增速持续下滑。受新冠疫情影响,网上购药用户增加,给实体药店带来一定冲击,预计2020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市场规模约为3155亿元,同比增长约2.81%。

在线下业务“失守”、线上拓展乏力的情况下,单体店还缺少连锁药店的管理、采销、商品、人力资源甚至系统管理制度化优势,后者拥有强大的资本支撑、完备的商品体系、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体系,单体店以及部分中小型连锁的烦恼因此更多了。此外,竞争力和专业服务能力较弱的单体药店和小微连锁很难与上游工业形成对等合作关系,采购成本居高不下,门店活动推广难开展,专业药事服务能力欠缺,难以解决消费者新痛点,最终导致吸客乏力。


竞争加剧如何纾困


线上线下围攻之下,新一轮药店倒闭潮会来吗?有分析指出,单看数据,不仅要考虑企业注销的因素,还要考虑核发的情况。以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为例,2020年度共有152家药店进行了核发,减去注销的125家零售药店,合计净增27家。

在药店总数逐年增加、经营成本上升、医药电商蓬勃发展、合规监管趋严等因素作用下,药品零售行业竞争日渐加剧,但同时,中小药店依然还有一定优势。比如,占据优势地理位置、拥有深耕多年的地缘关系、客情关系等,未来这部分药店需要在专业性等多维度进行转型升级。

1.做好专业服务  单体、小门店的日常经营者通常是店老板本人,多数开店时间比较长,有较为扎实的医药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医药销售经验,他本人能够做到持续为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连锁药店的店员、店长流动性较强,部分门店在为消费者提供药学服务的质量方面可能会在关键岗位人员流动时有所起伏。运作灵活的单体药店常常多元化经营,打造差异化服务。

2.灵活调整产品结构  连锁药店的价格大多由总部统一制定,门店只有部分打折权限,当顾客希望的优惠力度大于门店的打折权限时,门店必须服从总部制度。单体、小药店的价格灵活性相对要大很多。连锁药店商品实行统一配送、门店间的差异化特性相对小,一些“船小好调头”的单体店则能根据消费者需求,更及时地调整商品结构。

3.做好成本控制  连锁药店规模越大,在药品进价上的成本控制越具优势。不过,规模增大,管理成本也在提高。单体、小药店可选择价格更具优势的平台采购药品,同时店内管理需要更精细化(尤其是流程精细化),让本就有限的人员发挥更高效率,创造更多价值,实现成本控制与增效。

4.选择品牌加盟  对于仍在艰难坚守的单体药店而言,选择加盟可能是一个明智的经营选择。毕竟,在大连锁强大的攻势下,加盟等于站队连锁阵营,可提升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相关<<<


第二终端如何实现渠道资源结构优化


文 孙建伟(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特聘专家)


从本期文章中可以明显看到,选择退出市场的不少是所在省(市)偏于一隅的中小型连锁以及缺乏综合经营实力的单店。

从企业主动注销药品经营资质,选择停业关闭企业经营活动的成因分析,首先是因为他们无法适应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在国家推动新医改、倒逼医药流通行业驱动经营管理模式变革的当下,在行业步入市场要素资源整合集约化发展的进程中,中小型连锁、单店或被吸收并购,或无法应对“互联网+”新兴商业模式的冲击,企业经营无以为继。内部经营管理体系无法适应最新监管要求,也是企业被淘汰出局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在已基本实现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繁荣的一二线城市,包括以各省会城市为核心的其他三线城市,在国家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和使命的驱动下,需保障区域内医疗资源体系优化重构。在区域政策和市场体系不断健全的双重呵护下,位于这些区域的医药零售连锁药店和单店有望不断夯实经营成果,因此,短期内全国范围的大量规模的药店倒闭潮并不会出现。

如此一来,那些因自身条件所限、无法享受国家发展战略红利及省会城市区域发展战略红利的“小船”们,需密切关注“十四五”期间推动县域医共体发展、培养全科医生等医改顶层设计的实施进程,在当地城市医共体体系内的院边DTP药房、院内药房,尽可能在能够承接龙头医疗机构以及共同体内基层社区医疗终端的地方积极布局,从各方面努力提升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夯实经营基础,并赢得与大连锁合作的机会。

在国家深入推动基于“三医联动”的医卫改革大潮中,如果中小型连锁和单店没有地理位置优势,又无法入围一二线战略区域城市及三线省会城市的经济发达中心区,或在经济发达城市日益被边缘化,那就只能面对药品流通行业充分的竞争与优胜劣汰。

强者恒强,必然是第二终端实现渠道资源结构优化、重构核心竞争力的大势所趋。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