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中医药国际化四个猜想

发布时间:2021-04-19 11:35:54作者:李得运 于志斌来源:医药经济报

我国主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公开透明公布抗疫数据,向全球分享中国抗疫经验。其中,中医药在我国的抗新冠疫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西方国家对中医药抗疫经验的接受度却很低,为什么?

一、中医药西方遇冷的原因

误会与偏见  20世界80年代,美国关于中医药的新闻报道几乎全是负面的。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稍微有了好转。这是因为针灸在美国逐渐普及,美国人扎针灸也可走美国医疗保险报销。但同时也导致了另一个极端现象出现,大部分美国人对中医药的认知还停留在针灸上。针灸即中医,只能用来治疗疼痛。

法规和障碍  西方国家是以现代医学、药学为主的社会,其对中药或其他传统医药的注册法规基本按照西方现代医学的思维模式设定。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中药按这个套路注册,简直难于登天。中药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药物,且多为复方制剂,多种成分共同作用下发挥药效,很难确定具体是哪种成分通过什么作用机理发挥作用,且不同批次中药产品中相关成分含量也有一定差异。两者研究方法和标准等存在较大差异,要通过美国 FDA注册,就算削足适履迎合,也很难注册。这也就从侧面反映出,为何西方对中医药抗疫经验“不感冒”的原因。

二、中医药走向国际化的猜想

中医药要想走出国门,首先遇到的拦路虎是文化差异,其次是标准和法规差异。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文化—加深认同  中医药理论和方法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精华,中医药国际化,应该深刻融入中国文化国际交流事业中。遍布全球78个国家的240多个孔子学院可以开展中医药文化传播项目,鼓励国内中医药大学进行国际招生,招收国际生源,增强中医药文化认同。

产品—保证可及性  对目标国家的传统医药法规和标准进行研究,让部分安全性较高、品质优良且疗效可靠的中药产品以食物、膳食补充剂、传统药物等身份输出到国外。无论名分如何,是不是药物身份,首先保证中药在国外的可及性,让持观望怀疑态度者有机会尝试体验,让相信中药的外国友人也能在国外买得到。

标准—引领不跟随  中国是中医药理论发源地,也是全球中医药的最大市场,应根据中医药自身特点,牵头制定中医药或传统医药的国际标准,而不是被以现代医药为主的国家制定的标准牵着鼻子走。

法规—建设融合区  借助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东盟、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国际医疗求助等契机,在条件较好的国家的特定地区,建设中医药贸易自由化试点地区,先行先试中医药产品贸易和服务贸易自由化。以试点建设,探索中医药国际化模式和监管规则。试点建设经验成熟后,复制推广,扩大中医药国际化市场区域。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