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9 11:35:27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新办日前举行发布会,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负责人孙志诚表示,在“十四五”时期,发改委将从多个层面来谋划和开展工作,以支持中医药的振兴发展。
“健康中国”战略落地深化,《中医药法》深入推进、中药饮片入医保等政策红利集中到来,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消费升级等诸多因素,行业生态驱动连锁药店的中药销售占比逐年走高。提升中药品类在药店销售的占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连锁药店的共识。
产业政策推动 中药市场增量可期
按照“十四五”规划,加快提升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是重要目标。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形成若干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继承重镇,扩大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蓄水池,提升中医药临床研究水平,增厚中药新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的实力;同时,政策支持以优势中医医疗机构和团队为依托,明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突出服务特色和品牌。
国家健康战略和中医药顶层政策的核心旨在实现全民健康。孙志诚认为,聚焦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促进传承创新和中药质量提升,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等改革举措。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实施名医堂工程,鼓励和支持有经验的社会力量兴办连锁经营的名医堂,突出特色和品牌,打造一流就医环境,提供一流中医药服务。
事实上,中药品类由于具备了中医临床治疗、预防、养生、调理等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从销售规模来看,我国中成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我国城市实体药店中成药销售规模从1036亿元增长至1116亿元。
兰州众联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先娇表示,零售终端对顾客的教育非常重要,尤其在大健康方面,中医药优势明显。“宏观政策快速调整,消费需求正在从治疗向预防转变。遵循‘未病先防’理念,特别是中医药‘治未病’的需求拉动,中药保健品和中药饮片都能够看到直接的市场增量和销售增长。”
行业普遍认为,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以及国家相关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中国医药终端市场仍然保持良好发展势头,近十年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同时,终端市场的药品总量也在逐年增加,这与细分领域的品类结构持续优化不无关系。
打通“医+药” 构建终端优势品类
药店所面对的消费者需求是多样化的。品类管理的核心是需求管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无外乎两种:治病与养生。正因此,零售终端必须根据不同消费人群的差异化需求来进行品类规划。
零售药店正在走向行业发展的“分水岭”。在这样的市场格局下,竞争力较弱的终端药店将无法生存,高毛利的中药品类就成为了终端营销布局的重点品类,其销售占比和毛利率也逐步提升。
当前,中医药品类的零售终端销售越来越得到连锁药店的重视。据大参林2019年的年报数据显示,公司主营业务分产品情况,中西成药占比36.26%,排名第一,中药饮片占比24.98%,排名第二;与大参林中药销售占比有着高度接近的另一家连锁,广东中智大药房2020年上半年中药销售占比达到了25.2%。
中智药业集团副总裁曹晓俊认为,龙头连锁药店有望凭借自有中药业务的基础及中医馆布局优势实现快速推进,短期有望通过中药销售及付费诊疗增厚业绩,长期有望强化公司专业化服务及慢病管理能力,有助增强会员粘性。“中药销售占比的大幅提升,将是药店的新业态。”
消费者保健意识提升和药店自营饮片品牌化高端化,零售药店渠道的中药品类销售占比也呈现逐步提升态势。同时,国家中医药政策进一步加力,“医+药”的中药品类有望提速,从而将继续给零售药店行业带来新的增长点。
李时珍医药集团新品中心总经理兼李时珍学院院长黄海龙分析指出,在药店门店设立中医馆,居民可以在比医院距离更近、排队人数更少的药店门店,进行诊疗和抓药。“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有利于门店提升客流、促进中药饮片类型的销售,并且便于店员进行其他产品的交叉营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