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海南试点将医改理想更多照进现实

发布时间:2021-04-13 16:01:23作者:特约撰稿 秦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放开处方药网售、创新药“随进随批”


4月8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下简称《特别措施》),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特别措施》中与医药有关的两项内容惹人注目:一是允许建立海南电子处方中心,且是全国首个独立运营的电子处方中心;二是创新药“随批随进”政策。每一条都是对既有体制的创新,预示着中国将把海南这个自由贸易岛作为医药流通领域的试验田和医药科技创新的先行者。


处方药“世界大同”


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建立为处方药销售机构提供第三方信息服务的海南电子处方中心,是对现有医药流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至此,互联网处方药销售可谓完全放开。

更重要的是,此次互联网处方药销售还有政策加持,直接与医院处方系统、零售、医保支付无缝对接。这充分表明,电子处方中心不是一个简单的处方销售中介,而是承担起整合医院、零售、网商等各类处方药销售平台,以及医保信息及结算支付平台的综合职能。它将完全打通线上、线下医疗机构的樊篱,消弥院内药房、院外零售的差异,连接实体与虚拟空间,甚至可以说没有了线上线下,处方药世界“一片大同”。更有甚者,医院药房的优势消失,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此举可看作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中网络销售药品规定的实操,也是2020年底国家药监局颁布《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尘埃落定。应该说,这是医药改革借海南自由贸易港之势把理想更多照进现实。

前途虽然光明,但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互联网的开放性、虚拟性、复杂性与处方药的安全性、严谨性、学术性以及医保的权威性、透明性天然就有违合感,这对药品的风险管理、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都提出了新挑战。网售处方药并不难,难的是如何高效、透明、动态化地运行和监管。

另外,处方药网售放开后,医药企业和医院都会遇到考验:医生的处方监管由谁来抓?医药企业的营销策略也要发生变化,医院的营销基础将会动摇。对监管方来说,处方信息外泄必然产生负面反应,如企业通过网络掌握处方医生信息,那么在实体医院流行的“统方”将更轻而易举。


助力创新药商业化


鼓励海南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按“随批随进”的原则直接使用注册地为海南的药企在中国境内完成Ⅰ~Ⅲ期临床试验并获得上市许可的创新药,不得额外设置市场准入要求。这一措施的预示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如果把此举放到中国制药近30年的发展历程及其走向来考察就会豁然开朗。过去,中国制药企业抓住国际仿制药专利到期、国内与国际未完全接规的时机,通过大量突击仿制形成了目前的暂时繁荣。现阶段,国内企业能仿制的药品越来越少,中国也必须拥有自己的创新药。然而,真正的创新并非易事,人、财、物、时的投入非常巨大,风险极高。即使少数企业侥幸取得生产批文,但能成功商业化,实现利润的,仍是凤毛麟角。能涉足、敢涉足创新药的国内药企屈指可数,因此政策鼓励尤为重要。

过去数年,国家在科研创新、人才引进、税收优惠上给予了很大倾斜,但真正体现在商品化方面还有待完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目前的药品准入制度下,一个新药从问世到进入医院必须过五关斩六将,招投标、二次进院谈判让创新药商业化举步维艰。好不容易进了医院,还没享受创新“红利”,仿制药很快赶到,价格撕杀在所难免。因此,缩短创新药取得文号到进入医院终端的时间,成为创新药企业的强烈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海南创新药“随批随进”政策可谓“久旱逢甘霖”,来得正是时候。

当然,这个政策仅在海南试点,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随批随进”与现有集采政策冲突要有融合之策。即使海南试点成功,全国推行仍有许多难题。然而瑕不掩瑜,无论遇到多少困难,这始终是顺应潮流的创举。正像当下的气候,虽然乍暖还寒,但春天已然到来。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