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秋水仙碱治痛风,吃法大有学问

发布时间:2021-04-09 16:22:25来源:医药经济报

QQ图片20210409162122.jpg

诱发痛风的罪魁是嘌呤,当体内尿酸合成、分解、排泄异常或内源性嘌呤代谢异常、体内核酸大量分解或食入高嘌呤食物时,血尿酸水平会升高,如尿酸水平长期高于饱和浓度,则形成暂无症状、无痛风石的高尿酸血症。其中,约有5%~12%的高尿酸血症者最终可发展为痛风。

痛风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和痛风性肾病。用一句医生的话:“来去如风,疼痛难忍”来形容痛风急性期的症状再恰当不过了。急性期症状快而重,单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常在夜间或凌晨发作,疼痛约在6小时达峰。约占半数常发生于跖趾关节,其次为耳、踝、足跟、腕、肘、指关节等。

为控制关节炎症,一般应尽早使用抗炎和抑制粒细胞侵润药,首选就是秋水仙碱。多数患者用药后24~48小时急性症状即可缓解,如急性症状控制不佳可启动“三剑客”疗法,即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有效率可达99%。

秋水仙碱的应用源远流长

秋水仙碱用于痛风的治疗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左右。据医书《黄帝内经》记载,秋水仙用于痛风治疗, 将鳞茎榨汁或捣碎成泥湿敷于患部,或贴在疼痛处,即可获得镇痛消炎的奇效,可以说立竿见影,一直沿用。

直到公元13世纪,人们才正式使用秋水仙的提取物。1820年,两位法国的化学家皮波列特与江卡文顿曾于秋水仙中提出生物碱(秋水仙素);1937年,美国科学家布莱克斯利人工合成了秋水仙碱,纯度提高3倍,相比天然品毒性降低了1/2,作为药品用于痛风、肿瘤、口腔溃疡或皮肤病。

让人爱恨交加的秋水仙碱

秋水仙碱可将细胞内微管中主要成分微管蛋白黏合,阻止微管聚合作用,抑制纺锤体形成,阻止细胞有丝分裂,减少细胞坏死,减弱嗜中性粒细胞活动力(不让它再吞噬尿酸),抑制各种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白介素-6等,可抗炎和抗细胞侵润,缓解红肿热痛症状,终止急性期痛风。

秋水仙碱是唯一可用于痛风急性期、痛风关节炎急性发作和预防的药物,无可替代。其疗效确切,75%患者用药12~18小时后起效,90%患者用药24~48小时疼痛消失,疗效持续48~72小时。

秋水仙碱的使用须知

秋水仙碱优点突出,缺点也很明显,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安全窗窄,不良反应大,包括口渴、喉咙烧灼感、发热、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和肾衰竭,随后伴有呼吸衰竭。虽存在各种各样的解救方法,但迄今尚无有效的解毒药(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一次10毫克,一日3次,以减弱其毒性);

2.服药期间须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

3.肝功能不全时解毒能力下降,会加重肝毒性;

4.长期应用可引起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如粒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亦可引起肌炎和周围神经病变,后者往往不易恢复。目前,不主张秋水仙碱作为长期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药物使用;

5.急性痛风期,每一个疗程应停药3天,以免发生蓄积性中毒;

6.70岁以上老年人剂量酌减。

2021年初,希腊卫生部专家委员会批准将秋水仙碱纳入新冠病毒感染者口服药治疗方案。这项决定是在希腊参与的一项加拿大科学研究结果公布之后做出的,或许这一新的发现能够真的造福于全人类。

QQ图片20210409162229.jpg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