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07 15:08:10作者:陈春华来源:医药经济报
在上一期“零售学院”中,作者分享了小药店如何博得大生意,本期谈谈在与零售人接触的日常中悟出的一些体会,与同行共享。
蓝海泛红时,调整经营策略
市场经济的发展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供不应求、供需平衡以及供过于求。
在供不应求阶段,只要你能生产出产品,就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这个时候的竞争不是很激烈,很容易成功。到了供需平衡阶段,竞争就比较充分了,需要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再到供过于求的阶段,需要比拼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产品、更好的品质,才可能让消费者满意。
以手机行业为例。在供不应求阶段,曾经出现过“山寨机”,品质稍微好一点的,很容易炼成“手机中的战斗机”,抢占到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到了供需平衡阶段,市场供应量比较大,这时候,就需要超高性价比的手机,才能满足消费需求,所以,小米手机一机难求。到了第三阶段供过于求时,只有更高端的手机制造商才能让消费者满意了。
在医药零售行业,也经历着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药店的总数量比较少,只要你能开出药店,就能满足消费者的用药需求,做生意比较容易。在第二阶段供需平衡阶段,药店数量开始多了,遍地开花,需要性价比的药店产生,所以,老百姓、益丰、大参林、一心堂等孕育而生,经过多年发展,他们成为了药店行业的连锁巨头。
但是渐渐的,药店数量越来越多,现在是不是到供过于求的阶段了呢?至少是站在了竞争十分激烈的时间点上。那么,从业者必须从服务创新、模式创新、商品创新等各个方面入手,多方面满足大众健康消费的升级需求。
“四个在线”触达终端
如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虽然药店行业也有了互联网的身影,但是整体来看,结合得并不紧密、并不全面。未来,零售药店需要做到“四个在线”,才能更好地实现“互联网+”或者说是“+互联网”——员工在线、会员在线、商品在线以及管理在线。
员工在线 大部分的药店员工虽然也在使用手机、使用电脑,但是用的都是比较简单的、粗放的一些工具,如手机、电脑成为日常消遣的工具,在科学决策上并没有太大的助力。所以说,必须通过各种培训和软硬件的升级,让全员更多地掌握手机和电脑为运营助力,真正应用到工作中,为工作提效。
会员在线 现在药店往往知道卖了什么商品,但是不知道商品卖给了谁、哪些会员买了。所以,需要让会员的数据上线,用会员的大数据信息,做下一阶段的精准营销和决策。
商品在线 虽然阿里、京东、饿了么、美团等大平台有一些O2O或者B2C的业务,但是在整个药店行业的占比还不算很高,且绝大多数中小连锁药店的商品也没有在线销售。鉴于此,未来需要有更多的商品在线(尤其是适合全渠道营销的大健康产品),让商品更快、更方便地触达消费者,让消费者的用药需求、大健康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管理在线 虽然药店已经有一些管理工具和训练工具的运用,但依然比较粗放,与其他行业相比,特别是与互联网公司相比,还相差甚远。今后,需要在管理上运用更多的智能数据,通过云计算等工具,帮助门店做好各项管理,尽快拥抱互联网,真正融入互联网。
不能强求“多快好省”
自从互联网时代来到,新零售的来临让很多商家谋求“多快好省”,仿佛只有加上多快好省,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那么,这四个字很容易就能做到吗?
显然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多快好省”这四个字中间就存在着一定矛盾:多了不一定快,快了不一定好,好了不一定省,省了反过来又不一定多。要想四者同时满足,即使是体量很大的企业来做,都是十分困难的。
比如阿里,淘宝平台就不能满足以上四点。他们在“省”字上被拼多多超越,拼多多是活跃用户最多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之一。做药店也好,经营其他零售也罢,都必须掂量自己的实力,需要集中优势能力,发挥核心竞争力,做好其中的一两点,就足够生存和发展需要了。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能做到四个字其中的一点,基本上不会输;能做到其中的两点,那就能够赢得竞争;如果想做到三点,不一定顾得过来;如果想把四点都攒齐,企业的运营有可能失控。更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发挥己长,扬长避短。
关于超出认知范围的收获
在由经典名著改编的某部电视剧中,演其中一个主角的演员曾有三位,都让人印象深刻,但中途为何同一个角色会换演员呢?有消息称,原来,其中有个演员A了解到其他几个主演的收入比自己高一些,他很生气地找到导演,问为什么,导演告诉他,因为其他主演的化妆要求比较高,演起来也更辛苦,所以收入会稍微定高一点。
但是A觉得自己不够受重视,生气地离开了剧组。在A后来的从艺生涯中,也没有大的名气,就是一位普通的文艺工作者,所以在笔者看来,他的认知就是不能比其他主演少一分钱,他不可能赚超过认知以外的钱。
在笔者的创业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合伙人或准合伙人,他们聊的不是怎样创造价值、怎么样提升自己、怎么样把事情做好,而是最先聊他获得的回报应该是多少、股份有多少。这样的合伙人,说实在的,不可能把事情做得非常好,因为他们整天脑子中想的就是利益,不可能有超过其认知之外的收获。更有甚者,有的合伙人,比如说他投了一定资金,在公司中占10%的股权,两年后,假设公司亏损倒闭了,他肯定会去找大股东把投资的钱要回来。无论是按照愿投服输的常理,还是按照现代公司制度的法则,这种行为都令人匪夷所思,然而,这样的事情却经常会发生,这类只挣快钱的投资人,从长远来看,不会得到超出自身认知的超值收获。
相关案例<<<
这家门店为何让人大跌眼镜
前段时间,笔者和一位零售界资深人士去湖南长沙拜访某医药公司老总,当时还有点时间,路过一家药店,我们就进去走了走,没想到,这家药店还真让人大跌眼镜。
怎么回事呢?一行二人进店后,看到一位营业员小姑娘,她看到我们进来,没有笑脸,反而板起脸问:“干什么来的?从哪儿来?”这可真是“灵魂拷问”啊,问得我和朋友一时哑口无言。我们微笑着回答:“随便看看,随便逛逛。”小姑娘态度也很直接,说没什么好看的,也没什么好逛的。我们又解释道:“我们正好要拜访一家医药公司的老总,还有点空余时间,顺路进来学习一下。”这一下,这位小姑娘就更来劲了:“看来你们也是医药行业的吧?那就去总部盖个章再来。”
在这短短的几句沟通中,从这位营业员和这家门店看出了哪些问题?
[点评]
首先,营业员始终板着脸,没有微笑,拒人于千里之外。其次,她没有深入思考。顾客即使今天来不买东西,下次来也可能是潜在顾客;如果是供应商或合作伙伴来了,更应该好好交流;如果是同行来了,即便是竞争对手,那也可以交个朋友,因为零售业经常整合,今天我收购你,明天你收购我,可能哪天就成一家人了,为什么要拒人于千里之外呢?如果是主管部门来了,那问题显然就更麻烦了。
再想一想,为什么营业员会如此待客?
管理不到位是肯定的,没有人监督;培训不到位也是自然的,服务礼仪几乎为零;管理上也有问题,怎么可能随便来个访客就让人去去总部盖章?公司总部岂不是要忙坏了,哪有心思做战略规划和推进各项业务工作?
笔者还觉得,这个小姑娘和这家药店内心有些“不踏实”。她为什么会如此警觉,像惊弓之鸟一样?有可能此前门店存在一些违规经营的问题,或遭遇过消费者比较严厉的投诉等。作为同行,笔者能看出一些问题,当然,也有一些一时没能看出。
从这个案例中,笔者想给同行朋友们提个醒:第一,做好管理和培训,并且一定要到位,没有笑脸的营业员,是不适合上岗的,药店聘用这样的员工,一来可能是培训没到位,二来,如果培训了还是这样,那要做其他考虑,不然会让公司吃亏。第二,无论是谁来到药店,都应该热情接待,笑脸相迎,热情接待和笑脸相迎肯定对药店有好处,没有坏处。第三,一家企业要走上正轨,就得行得正、坐得直,合规合法经营,这样不管谁上门,都能坦然接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