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西北连锁齐聚 产业链携手共商智赢之道

发布时间:2021-03-22 16:01:54作者:本报记者 张蓝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嘉宾】

邵旭东  《医药经济报》总经理

程  谋  标点信息副总裁、零售资源中心总经理

何  煜  西安怡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于保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

陈  洪  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运总裁


QQ图片20210322160137.jpg

3月8-9日,“区域药店新零售发展论坛-西北站”在陕西咸阳如期举行,推动构建医药产业链“新生态”,热议医疗、医保、医药大变革时代“战国策”。

本次活动,《医药经济报》走进西部地区,深度链接上下游资源,携手相关政府部门、医保政策研究专家、医药新零售专家、品牌工业企业管理者等,与西北区域龙头连锁直击行业痛点,共同探索药店智赢之道,打造高价值医药全产业链赋能平台。

《医药经济报》总经理邵旭东、《医药经济报》总编许宁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于保荣、医药达沃思论坛秘书长高普才、中智药业集团副总裁曹晓俊、广州汉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潮江、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总经理谭光华、李时珍医药集团新品中心总经理兼李时珍学院院长黄海龙等行业嘉宾出席会议。

西安怡康医药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何煜、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营运总裁陈洪、山西晋中市天诚药房连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唐晋平、山西晋中长城药业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国华、兰州众联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先娇、榆林广济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佰里、陕西三秦济生堂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惠煜、陕西众信医药超市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小虎、众友健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大区营运总监刘明刚、清同会秘书长刘云杰、成都泉源堂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新零售合伙人戴明威等西北地区主要零售连锁企业嘉宾全程参与交流互动。


零售终端市场分化

西北区域整合加速


中国经济发展加速迈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医药行业迎来了关键换挡期。事实上,中国医药零售行业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变革与挑战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基调。

邵旭东在致辞中表示,新零售数字化创新和产业转向健康价值回归,将是未来药店圈的两大变革方向,行业趋势都将间接性地推动产业链整合。“在全国性跑马圈地和‘下沉’争夺县级市场之后,一些区域主流连锁也开始向周边区域辐射拓展,有些跨越了市,有些跨越了省,不同的连锁门店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交集,未来零售终端的区域竞争将更加激烈。”

在“一带一路”宏观经济发展背景下,谈及西北地区的医药零售发展机会,作为中国医药产业区域市场重镇,以西安、太原等为核心的主要城市零售药店蛋糕有多大、未来区域医药零售消费前景如何,备受市场关注。

米内网数据显示,从市场体量来看,2019年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实体药店营业规模为3068亿元,其中以西北地区主要城市西安、太原为代表,西安实体药店营业规模为35亿元,太原则为25亿元。此外,从市场增量来看,西北地区零售药店在2016年迎来一段快速发展后,市场增速开始分化。以西安为例,2017-2019年三年的市场增速分别是2.11%、3.51%、1.22%,明显有所下滑。相比之下,太原则在2017年和2018年仍然保持了8.55%、14.94%的高速增长。

标点信息副总裁、零售资源中心总经理程谋在分析品类结构数据信息时介绍:“全国药店各大销售类别占比,化学药、中成药、保健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五个方面,西安和太原两个西北地区代表城市在化学药方面的销售份额占比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药(中成药和中药饮片)销售份额占比则相对较低,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何煜在发言中指出,医药连锁行业面临着一个又一个的挑战,这些改变既独立存在,同时又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牵一发而动全身。区域内连锁开始大规模的整合合并,同时向周边地区辐射拓展,争夺市场空间,并向县级市场下沉。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药品带量采购持续深化,面向药店连锁的医保新政也适时出台,“三医联动”政策深化和调整加剧了终端竞争压力。

面对全新的市场机会,如何在这个变化万千的行业转变期步步为营,理清思路、确立发展方向、适应新的生存与成长环境,在稍纵即逝之间抓紧机遇,考验着区域零售连锁的经营智慧。


医保支付监管趋严

个账权益置换加速


在疫情影响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新型医药零售模式也加入到这场竞争之中。在过去的一年里,医药零售行业迎来了一个漫长的寒冬,疫情突然袭击和医改深入实施,给连锁带来了客流骤降和成本激增的双重经营压力。

行业普遍认为,“三医联动”步伐加快,医保改革和带量采购已经充分彰显国家意志,政策范围扩大至零售终端,药店利润和品类遭遇巨大冲击;个人医保账户改革蓄势待发,药店依靠医保的日子或将一去不返。

于保荣分析认为,《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和《医疗机构医疗保障定点管理暂行办法》政策出台之后,行业监管趋严,医保目录之外的商品不能刷卡销售,对定点医保药店销售会带来直接冲击。“一系列政策新规的出台,定点医保药店今后大概率纳入统筹,未来定点药店会逐渐减少。更进一步,随着全国医保用药目录逐步统一,国家药品谈判和带量采购的常态化,将使医保药品费用整体减少,带来的是零售药店医保药品销售的下降。”

对于业内尤为关注的医保个账改革政策,无论是去年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还是今年刚刚发布的《医保基金使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对于医保严格管理力度都在增强。

从根本上看,个人账户改革是一种权益置换,减少个账资金、增加门诊保障,这是下一个阶段医保改革的重点。按照目前的方案,全国个人账户资金大约减少一半,“新生态”势必加速零售终端的转型和分化。

陈洪进一步表示,个账改革、门诊统筹将加速零售终端市场变局,慢性病患者在门诊拿药的支出正在减少,导致药店的目标客源不断加速流向医院,而个人账户只限用于治疗,但可家庭共享,促使药店服务向全面、整体、专业方向转型。“应对医保支付制度改革,零售连锁药店发展必须锻造专业力、商品力、经营力、创新力等核心竞争力。”

医保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在“三医联动”政策形势下,未来药事服务、药品采购(配送、销售)等增值性服务与医保、医院(医生)将形成全新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上游品牌工业和终端零售连锁形成更加紧密的商业合作关系。(相关报道见B2版)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