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第五批国采猜想 注射剂、胰岛素或首当其冲

发布时间:2021-03-22 15:03:57作者:本报记者 齐欣来源:医药经济报

国家集采已进行五轮四批,共有157个品种中选。截至2021年3月1日,通过一致性评价未被纳入集采的品种(按通用名)共281个,其中已满3家的品种有79个,两家过评的产品有100个。业界分析认为,符合第五批国采规则的品种条件已经成熟。按“一年两批”的采购节奏,第五批报量或在6月份开始,8~9月开采。


国采品种向注射剂倾斜


按照达到“2+1”即触发集采的原则,待第五批国采目录公布时,符合集采条件的品种有望突破100个,预计第五批国采规模会进一步扩充。

在业界看来,国采品种正向注射剂倾斜。前四批国采已有15款注射剂品种被纳入,第五批国采中注射剂品种或将大幅提升。数据显示,随着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提速,目前已有35款注射剂符合集采要求。以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为例,过评企业已达9家,注射用头孢曲松钠则集齐了5家,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多西他赛注射液、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的过评企业也分别达到了4家。

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院终端化药注射剂市场规模超过6300亿元,前20个临床大品种合计销售额超过1000亿元。作为临床大品种,除国家层面,自省级开展带量采购以来,注射剂也一直都是集采的重点目标。山西省开展的首批药品带量采购中,21个药品均为注射剂。湖北省首批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中,29个注射剂品种全部采购成功。再如陕西牵头的11省区省际联盟、“六省二区”省际联盟,分别纳入10个和14个注射液,涉及复方氨基酸(18AA)注射剂、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天麻素注射液等大品种。

 

生物类似药逐步纳入


第五批国采品种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注射剂规模?何时启动专项采购?生物药、中成药是否会首当其冲?这些议题成为讨论热点。

近年来,在各项鼓励政策支持下,国内生物类似药蓬勃发展。目前,全国约有近300个生物类似药在研,品种主要集中在利妥昔单抗、阿达木单抗、曲妥珠单抗、英夫利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

对此,国家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公开指出,生物类似药与化药仿制药在质量评价方式上有差别,但也有严格的质量标准,下一步纳入集采是毫无疑问的。

 

胰岛素或成首批


另外,根据前不久国家集采会议释放的信息,胰岛素有可能成为第一批“专项带量采购”的药品。

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公布的数据,我国胰岛素市场增长速度已超过全球平均增速。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院终端化学药胰岛素及其类似药销售额近250亿元,同比增长7.33%。目前,中国胰岛素行业集中度较高,除赛诺菲、诺和诺德、礼来等跨国企业外,本土企业甘李药业、通化东宝、江苏万邦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部分地区对胰岛素的专项采购也进行了“试水”。在2020年1月武汉开展的胰岛素药品带量议价中,内外资企业竞相报价。据官方信息,最终价格在全国最低价基础上平均降幅31%,单品最高降幅达93%。


全面评估供应力  

 

此外,对于集采规则、配套措施的进一步完善优化也在进行中。有业内人士坦言,“在经济不发达地区,集采药品时有发生断供。一些药企报价过低,甚至低于成本价,部分地区货品回款周期较慢是断供发生的主要原因。”

“药品集中采购为药品降价保质、患者减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不少基层医疗机构集采药品落后于临床诊疗规范,患者得不到集采药品,用药可及性低。”湖南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雷冬竹指出,集采品种基于既往临床用药规范,部分药品滞后于临床诊疗需求,致使基层医疗机构常用药品只有少部分是集采药品;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需求量少、规模小,客观上造成药品配送不及时、供应不足。

对此,雷冬竹建议,需建立健全规范化、常态化的基层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制度,扩大集采药品范围,保障基层药品及时有效供应。也有专家提出,“要全面评估国家集采药品的生产企业的生产力和供应力,解决药品间断性短缺导致患者无法用药的问题。”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