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向价值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

发布时间:2021-03-09 15:50:38作者:孙建伟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特聘专家来源:医药经济报

“十四五”流通业夯实根基


现在正是全国“两会”的黄金时间,医药领域的各大焦点话题依然在业界代表、委员间热议。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产业发展承前启后。我们看到,过去五年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预期成果,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过去五年:准确辨识医药政策核心脉络

纵观“十三五”时期,国家围绕“三医联动”指导思想出台实施的医药改革文件和配套方案令人目不暇接。对我国医药产业而言,从生产供应端到药品经营端的系列规范和目录文件指导的配套法规出台实施,更是体现出鲜明的国家意志,构筑了我国以法规律令为基石,坚定推动医卫事业改革、锚定产业竞争力升级、倒逼医药流通业步入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政策的核心脉络,成为重构我国医药流通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巨大驱动力量。

1.推广“两票制”

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推行“两票制”,全面推动医药流通市场竞争格局重构。

首先,对于传统通行的基于厂家药品大包代理经销商模式,逐渐被清理出区域药品流通市场,寄生在大包代理商业模式利益链上的层级不等的众多次级代理商/小型药品流通企业,随之失去存续的基础。被清理出局的诸多药品代理商及其寄生的配送商,在“两票制”推广下出局空缺的医院配送渠道,必然被具有区域渠道整合能力的综合大型医药流通企业整合归拢,实现区域流通市场竞争格局的重构,为区域大型医药流通配送企业提升市场份额开辟空间,从而促进区域流通市场集约化发展进程。 

其次,放大到整个医药流通层面,“两票制”定义下的药品流通配送实施机制,通过大幅压缩配送流通环节的政策驱动,推动全国性企业、区域龙头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加速全行业渠道资源整合,重塑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市场竞争格局的步伐。随着我国跨区域大型药品流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逐步加速提升,将极大促进配送服务质量和配送效率升级,充分释放药品流通配送资源集约化的规模边际效应。

2.分级诊疗运行新机制

推动以分级诊疗为抓手的等级公立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倒逼我国医药流通市场核心终端渠道向基层公立医疗体系延伸。

推动分级诊疗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引导公立医院通过建设医联体参与分级诊疗,将彻底打开大型综合公立医院垄断性资源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动的政策通路,触发我国长期以来不断扩张的医疗资源集中流向大型综合公立医院的传统资源分配机制变革。同时,从政策效应层面,进一步强化国家破除“以药补医”经营机制的公立医院改革决心。

显而易见,大中型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聚焦我国公立医疗体系医疗资源分配机制的转换,必将推动我国医药流通市场终端渠道通路发生结构性改变,而大中型综合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药流通行业传统的终端市场药品份额超过三分之二的绝对垄断者,其流通主渠道地位必然有所削弱,与之相应的,公立基层医疗体系作为医院药品流通终端渠道的承接者,会逐步沿着“分级诊疗”的改革方向,将慢病和常见病领域药物(包括基药等原属于公立医院主要经营的品类),引流到区域更为广阔、局部城镇区域分布更为密集、总体数量更为庞大的小型零售诊疗终端,为我国区域大型医药流通配送企业实施终端渠道下沉战略打开局面,加速行业集约化。

3.药品集采新政

国家医保局主导的药品集采聚焦我国公立医院药品采购,通过确立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医疗机构使用药品通过质量与疗效一致性评价准入和以通用名参与招标遴选机制、入围药品的供给保障机制,进一步调整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结构,加速破除“以药补医”。

从政策实施效果看,由于全国各省市区域公立医疗机构的一揽子药品采购计划面向全国所有制药企业,采取以量定价,量价合一规制,并且以通用名锁定药品品种剂型规格的方式,以最低价格确定少数企业中标的招采机制,传导至流通端的效应是——各省区域内的公立医疗机构只有依托区域实力雄厚的医药流通企业强大的品种整合和仓储配送能力,才能适应“4+N”中标入围药品的单批次、多品规、大规模集中配送的新情况,满足医疗机构对所有中标入围药品提供一站式配送集成服务的需求。

医药流通行业必然成为中标药品供应保障、重构我国产业链竞争力不容忽视的一环。政策的助力,也必将有效推动医药流通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实现提高市场集中度和行业整体运行效率夯实基础。

4.建设信息化追溯体系

过去五年,国家推动药品追溯体系建设从未停止努力,通过在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的不断完善,建立国家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思路和目标日渐清晰。通过强化药品流通使用全过程、各环节的追溯信息互通共享,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突破诸多瓶颈,实现国家在药品质量管理和用药安全保障方面的监管目标。

医药流通行业在推动行业信息化变革的进程中,唯有构建打通同上下游客户的药品供应链信息化集成服务平台,才能置身于产业链长期健康发展全局,作为构筑药品信息化追溯体系的重要一环,形成聚焦药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能力提升的共振效应。并协同监管、生产企业、行业协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赋能我国医药产业达到更高的竞争层次。

5.健全的药品质管机制

维护流通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是我国药品流通行业“十三五”期间明确的。特别是新修订药法实施以来,强调对挂靠经营、虚假交易、伪造记录、虚构流向、非法渠道购销药品等直接构成涉嫌违法药品质量管理行为的企业实施全面严厉打击,构筑了维护流通业公平竞争的法律基石。

另一方面,新修订药法还明确取消对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的药品质量管理认证制度,将药品质量管理从事前审批模式转变为事中/事后监管,必然督促流通企业严格执行药品质量管理各项合规经营要求,不断强化行业诚信经营意识,推动全行业构架和完善诚信体系,确保流通行业在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未来五年:产业价值重构在路上

面向“十四五”规划新时期,“健康中国2030”的美好蓝图已照进现实。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描绘的远景,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繁荣发展,以及由此拉动我国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期待紧密联系在一起。医药流通业作为医药产业链不可或缺的一环,与生产企业联手形成的工商联盟,将以实现“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的战略使命为己任,在面向“十四五”发展新时期的“后医改”时代,将努力推动产业经营模式战略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变革。

3月1日起,中国医药产业迎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正式实施,规范指导各省市医疗机构用药结构和医保目录大调整。新版目录国谈药品扩容落地,药品集采下一批目录呼之欲出,国家药品集采平台推动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的步伐稳步推进,DIP医保支付改革政策也将在试点省市全面落地等医改整合集成方案深入推进……可以预期,国家会进一步巩固以医保为主导的药品集采模式,统筹“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疗机构用药结构深度调整,彻底改变传统的药价形成机制,籍此取得公立医院改革的重大里程碑成果,引领医药卫生事业改革适应“十四五”发展新局势。

新医改在“十四五”期间还将向纵深延伸,仍是医药产业既有价值链重构的最大变量,是促进我国医药产业链在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市场竞争格局向纵深演变的主导力量。

小结<<<

医药流通行业必须主动谋求创新变革,伴随既有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度调整,加速推动从传统药品经营模式向上下游客户价值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重构产业价值。将坚定推动行业变革融入到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愿景的时代浪潮中。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