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创新药:志做拯救者,不做救生圈

发布时间:2021-03-01 16:04:42作者:特约撰稿 秦禾来源:医药经济报

2月下旬,创新药研发企业先通医药、礼进生物及三叶草生物相继宣布公司获新一轮融资,规模均在数亿元以上。其中,三叶草生物融资金额高达2.3亿美元,并获得超额募集。


企业准备好了吗


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发展,医药形势已经非常明朗。国家层面,一方面降低医保用药价格,一方面鼓励创新,具体措施是国家谈判、一致性评价、国家集采;医院市场以中标品种为主,标外市场局势仍不明朗。

医药企业面临两难:不中标没有市场,中标但价格低至无利可图,像过去那样仿制几个品种就利润滚滚的日子一去不返。药企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老老实实做仿制药,靠规模和质量赚辛苦钱;要么瞄准国际医药大佬,做回报丰厚的创新药。不少挣惯了大钱的国内医药企业不甘心过苦日子,创新药成了维持体面生活的首选。加上国家政策鼓励、媒体宣传,一股上马创新药的东风起于风萍之末,大有千军万马争创新之势。类似新闻也频频见诸报端:某企业转型创新药、某公司摒弃仿制药专注创新、某集团申请多个一类新药领先国际同行等等不一而足。

无论是从医药发展趋势和我国医药实际需求,还是从先进国家的医药进程来看,进军创新药是大势所趋,也是历史的必然,笔者举双手赞同我国早日跨入医药创新强国行列。但是仔细研究医药漫长历史可见,搞创新药不能头脑发热,更不能一窝蜂。近些年,国家层面已经做了不少努力,无论是鼓励和鞭策并用的政策引导,还是各级政府的创新药奖励都初见成效,不可否认,创新风潮已然到来。然而,作为此次创新风潮的主角,医药企业准备好了吗?


创新动机纯正


首先是观念创新,说得更确切一点是,如何理解创新药开发。对于这个问题,可能有人会笑出声来:“有钱、有人、有实力就行,观念有什么用?”笔者也套用小品中的一句名言:“多少钱是多啊?”几亿、几十个亿、上百亿元,对真正的创新药来说,还真不算多。根据目前的统计,国际一类新药的研发平均花费上十亿美元还不算多,何况这只是能统计出来的有形成本,加上无形成本还要更多。

再扩大“脑洞”想想,历史上有多少企业投入巨大成本却开发失败,颗粒无收?所以资金非常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目前,国内创新的一些头部企业基本还处于仿创阶段,对已有明确结构的化学分子进行仿制,即使这样也有点力不从心,其难度与发现并确定一个分子的生物活性和安全性相比还有差距。不确定性和风险足以让大部分企业望而却步,有勇气进入的已属凤毛麟角,能取得最终成功的可谓寥若晨星。

是什么力量支撑他们百折不挠地坚持到底呢?最终的答案是观念,是解百姓于倒悬,为人类寻找良药的宏愿发心。只有这种精神力量才是不竭的动力之源。没有这种大愿,企业可能投入巨资不见回报早就止损出局;没有这种决心,经历种种失败,就灰心丧气放弃了。一年能坚持,十年能,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呢?如果说仿制药是照葫芦画瓢,那么创新药还在勾画轮廓阶段。


国家正确引导


回顾国内药企走过的路不难发现,即使是在新药开发领域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也大都还在做fast-follow,很少做真正的first-in-class。现在从事first-in-class需要的前提条件很多。过去,不少企业之所以能在fast-follow取得成功,原因主要是模仿或重走别人已经成功的途经,如寻找验证过的靶点和机制,风险低得多,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得多,当然可以信心满满。但是做first-in-class药物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经验可借鉴,打水漂的先例多的是,企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续的抗风险能力。

急功近利是创新的大患。要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如临床前的分子设计筛选、毒理学和药理学研究等才是创新药的基础,掌握这些基础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创新。国内企业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只求速度而依赖引进半成品,或与其他已经有眉目的公司合作坐享其成,忽略上游基础研究,虽然短期内可能取得一些成果,但长期来看,会令我国创新医药行业筑基在海滩之上,创新药成为空中楼阁。

从这个角度考虑,仅有企业的一臂之力远远不够,需要国家层面正确引导,国家不只关心赚不赚钱,更关注国家战略和民生福祉。因此,加强创新药整体步伐需要举国之力,如涉及药物的基础科学研究。国家团队如科研院所、高校等相关成果、临床新技术等,都是创新药必需的基础和生存的优良环境。


具备国际视野


除了创新理念和基础环境,做好创新药还要求企业必须具备国际视野,甚至更超前。因为你要领先的不是国内而是全球,你的市场不仅在中国而是立足世界。比如药物验证要做到国际化、创新产品临床试验要符合国际注册要求和法律法规,还要具备全球标准的质量,考虑国外临床研究注册、国内外患者适应症差异,以及国际市场政策、风俗、人文等因素。

笔者不是为创新药泼冷水,而是希望企业能在创新大潮中保持冷静的头脑。虽然前路漫漫,但是从现在开始,从正确的方式做起,成功还是可期的。当然,如果先以中国市场为目标,情况可能要好得多。在医保政策鼓舞下,创新药成了药企升级换代保持高利润的热门首选。随着医保目录调整速度加快,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创新药纳入医保。这一点已经在2020年医保目录调整中得到证实。

从企业角度看,创新药成了规避带量采购、医保谈判导致利润下降的拯救者。从市场角度看,仿制药价格下调也为创新药让出了更大的空间。如果措施得当,在国内创新也能在相当一段时间生存得不错。

综合分析,创新药前途一片光明,关键是企业得拿出真正有价值的创新产品,才能在短期市场上分得一杯羹,在长远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总之,把创新药当作企业的救生圈,还是患者的拯救者,是判断企业今后走向的分水岭,何去何从取决于决策者的初衷和胸怀。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