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经济报数字报
医药经济报医药经济报 > 正文

DRG支付改革步入快车道 循证医学加速

发布时间:2021-02-02 14:42:37作者:本报记者 马飞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1年正在编制的中医药“十四五”规划重点将坚持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主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长远看,中医药行业迎来新发展格局。

只不过,危机并存,眼下一股无形的力量也让所有中医药人倍感压力:一则,带量采购纳入中成药的声音越传越响;二则,国家医保局确定的30个DRG试点城市正式进入付费阶段。按《医疗保障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技术规范和分组方案》,风温肺热病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在医疗机构探路,中医药行业DRG支付改革也步入快车道。

由于中医药普遍存在循证医学证据较缺乏等缺陷,如何在医保DRG/DIP支付方式下对中医治疗优势病种进行医疗质量和成本控制成为挑战。更为重要的是,加强药品临床的全程管理意味着中医药处方管理趋严,中药行业的新发展格局需经历先苦后甜的蜕变。

加强经济学考量

看趋势,这些“坎”是相当长时间内中医药行业亟待面对的生存考题。目前,广东、福建及山东等省中医按病种付费逐步推开。如福建省遴选42个诊治方案成熟、质量可控、费用稳定的中医常见优势病种实施按病种收付费改革。从字面意思看,此举意在提高中医药治疗在中医病种的占比。2020年广东省则确定了中医特色病种分值,将针灸、骨科康复、治疗性推拿等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纳入医保范围。

不过,资深医保专家吴久鸿教授研究上一版医保目录住院患者使用中西药品的临床样本数据后发现,药物临床使用亟待加强经济学因素的考量。如2017年医保住院患者使用西药品种中,目录内西药为1555种,非目录内西药为3029种,而中药使用目录内为1751种,非目录内品种则有6695种,目录外中药品种的使用是目录内的近4倍。因此包括中药在内的药品在医院使用必然考虑药物经济学评价,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更深层次的变局是,从临床实践来说,超过70%的中成药由西医处方,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加强了药品全过程管理,与目录类似重要的医师处方权也受到严格监管,尤其是实行DRG/DIP后,目录外的中成药处方会受到限制。据三明市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周显葆介绍,通过“总额包干、结余留用、超支合理分担”的原则,三明市12家总医院包干基金在支付方式改革中医药总收入同比下降约14%,优效已成为临床核心目标。

临床用药格局重构

终端的驱动力在于,处方中药越多,医院结余越少,反而化为医疗机构的医疗成本,在合理用药的大环境下受到重点关注,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原来占公立医院费用“大份额”的中成药地位堪忧。米内网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及中国城市实体药店终端中成药市场规模接近4000亿元,同比下滑1.13%,增速首次下滑。

从这个角度讲,进入医保目录只是入场券,能否真正放量,要看能否进入DRG疾病分组序列。“关键就要看产品力。以新版医保谈判目录为例,119个药品有40个中成药,30个为独家产品,平均降幅25%,如安儿宁颗粒、如意珍宝片等产品的临床价值得到认可。此外,如舒血宁注射剂销售额约2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凭借超过40%的增速,销售额已超过2019年全年,龙头企业已占据45%的市场份额。”国内某中成药企业高管直言,拥有独家品种并进入相关疾病组才会迎来真正的春天。反之,大批辅助用药产品在综合政策下将失去处方动力。

2020年在中成药产品销售TOP20中,17个是独家产品,含13个注射剂。这些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疾病的用药还会不会延续升温,尚难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包括中成药在内的整个临床用药格局正在重新构建。

循证医学证据是先手棋

市场在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优化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用药方案的方法是,以真实世界研究为基础,开展广泛的药物经济学评价。1月19日,医保DRG/DIP支付方式下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项目启动会在广州举行,苏中药业的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脏病正在寻找重要的循证医学证据。

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郭梅梅曾直言:“DRG/DIP探路给医院带来的变化是,临床药师、医师已在注重培养临床思维,综合运用文献和循证证据。未来将倒逼药厂必须做好产品上市前的大规模临床观察,甚至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做真实世界研究。就是说,所有的企业都需要重视基于循证大数据的临床病例采集,这对市场销售和学术推广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此外,怎样建立符合中西医特色的诊断编码关联工作是DRG改革的关键。

目前,国内DRG的分组逻辑是采集西医住院病案首页的主要诊断编码、主要操作编码、年龄、性别、合并症、并发症等关键信息进行分组,但中医病证纳入DRG分组应采集主病编码、主证编码、住院费用等中医住院病案首页信息。采访中,多位受访嘉宾有一个基本共识:优化中医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路径的重点在于优化临床用药方案,在DRG/DIP支付方式下,医院需要优化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指南共识,做到在治疗上有径可循、有法可依。

这是一大挑战,值得欣喜的是,目前已取得突破。2020年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已选取25个中医优势病种(感冒、咳嗽、胸痹、胃痛、消渴)开始实践,如青岛先后选择面瘫、咳嗽病、腰痛病等16个中医门诊优势病种;四川攀枝花也开始探索将传统中医住院治疗纳入DRG付费改革范围。郭梅梅坦言:“受限于国际疾病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分类工作的进展,中西医编码尚未实现衔接一致,DRG付费需充分体现中医药治疗特点,还有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补短板,任重道远。”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