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25 16:29:06作者:图/文 朱仁宗来源:医药经济报
2020年1-10月,在新冠肺炎疫情助推下,中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量累计达到29万吨,同比增长19.3%,出口额约28.5亿美元,同比增长23.8%。从月度出口数据上看,即便在国内疫情最严重的2月和境外需求空窗期的6月,维生素出口数量依然保持同比正增长,体现了国际市场对中国相关产品的旺盛需求。
维生素C作为该类原料药的第一大出口品种,2020年1-10月出口量16.97万吨,同比增长29.2%,出口额6.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7%。因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维生素C在海外保健食品的需求全年保持火热,中美等国家有些医生临床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新冠肺炎,也使药用级维生素C的需求增加。需求推动维生素C价格从去年年初的低迷中不断复苏反弹,去年第四季度上游原料山梨醇产量下降、价格上涨,再加一把火,2020年底维生素C出口价格相比年初接近翻番。
第二大出口品种维生素E在2020年 1-10月出口量5.85万吨,同比略微增长0.3%,出口额4.7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3.4%,主要得益于出口价格上涨了33%。原因有三:一是近年来国内维生素E产能有所下降,而国际主要生产商巴斯夫和帝斯曼受疫情影响生产不稳定;二是2019年维生素E市场价格低迷,2020年借助疫情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三是维生素E上游原料间甲酚被中国商务部反倾销调查并初裁存在倾销,间甲酚进口成本增加,也传导体现在维生素E的价格上涨上。
另一大出口品种维生素A虽然2020年1-10月出口量同比减少4.2%,为3608吨,但出口额依然取得了6.6%的同比涨幅,为2.09亿美元。主要用做饲料添加剂的维生素A,2020年国际供需双降。供应减少体现在去年二季度欧洲疫情严重,生产受限,四季度巴斯夫因产品质量问题又暂停供货,需求端则体现在国际畜牧业受到疫情打击,对饲料需求减少。
随着去年底、今年初全球新冠疫情反弹,国内环保限产、拉闸限电等临时性措施叠加,国际维生素市场供应趋于紧张,加上需求端处于备货期,预计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中国维生素类原料药出口将再次迎来一波短暂行情。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