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1-18 11:56:44作者:郑平来源:医药经济报
辽五味 反弹空间有多大?
虽然2020年辽五味产新后价格出现报复性反弹,但是,总体走势下滑,比起2019年140元价格已跌幅过半。
辽五味在经历了多年高价后,种植面积又有所扩大,2020年产量明显大于前几年,只是有人以为价低买货风险不大,积极参与购买拉动了价格强劲回升。
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品种反弹空间有多大?如果种植面积不调减下来,仅靠资金拉高的价格,能支撑多久?
吴茱萸 高价行情画上句号
吴茱萸在历经了6年多高价后,终于在2020年产新后为高价行情画上句号,从春季的120元逐渐下滑至35元左右。或许吴茱萸后市价格再落空间不大,甚至有闲余资金介入,短时间内出现价格回升,但总体趋势还要在低谷中反复横盘震荡,难有大的行情突破。只有长期低价,吴茱萸植株遭大面积砍伐后,才能迎来新一轮商机。
山茱萸 产新后价格理性回落
一个屡涨屡落的品种,多年来一直受不少商家关注。2020年在丰产的压力下价格稳步下滑,产新未临已从42元跌至36~37元,产新后价格进一步下滑至35元左右,11月中旬河南产地统货因质量干度不等售价23~27元。
2020年山茱萸没有减产利好,产新后价格也理性回落,但是,在落价的背后仍有不少人在暗中关注,并有人在买货,支撑价格没有继续下滑。山茱萸供大于求的事实依然存在,短期内价格大升条件不具备。
太子参 低价买进拉动价格反弹
尽管药商都知道2020年太子参没有利好,但是,仍有不少人视产新后低价积极买进,由此拉动价格强势反弹,从50元(贵州产,中统)反弹至58元,只是对比于春季的62元价格被列入下滑品种也不算“冤枉”。
浙贝母 连续多年生产过剩
2020年浙贝母同样经历了产新后跌价,而后小幅反弹的行情。2020年浙贝母之所以产新后掉价,就是产量大造成的,连续多年生产过剩,从高价走向低价是很正常的行情,但是,有些人一看到低价总是蠢蠢欲动,只是在供大于求的压力下,短期内能看到大的商机吗?过早的买货囤积,想获大利,只有一个字:等。
秦艽 逐渐步入下滑通道
在经历了2019年百元高价后,进入2020年秦艽逐渐步入下滑通道,从年初的90元到11月已跌落至50元左右。
其实,秦艽从2016年末就进入上升阶梯,从18元涨至40元以上,2017年在43~48元上下运行大半年,到2017年底突破50元大关,2018年在50元上下徘徊半年有余,进入8月发力上涨至65元左右。2019年秦艽库存减少,在市场实际需求拉动下价格加速上升,在不到半年时间内从60元飙升至90元以上,到下半年7月高升至125元左右,首创历史新高。2019年12月秦艽从百元高价跌至85元左右,2020年春又小幅回升至90元上下。
由于秦艽经历了近四年的涨价行情,药农大面积扩种无容置疑,但是,秦艽生长周期长,2-3年内难有大量货源产出,将支撑价格在短期内很难回落到从前低价。
薏苡仁 双重压力下价格回落
2020年薏苡仁产新后从19.5元跌至10.5~11元,而后强劲反弹至13元左右停步不前。
2018年底薏苡仁从两年低迷中走出,从8.5元涨至13元左右。2019年薏苡仁在11~12元上下盘整大半年,进入下半年加速涨价步伐,从12元涨至14元,到9月迎着产新涨至18元左右,年底进一步涨至20.5元,此价一直持续到2020年8月。
薏苡仁价格的上涨激发药农种植热情,2020年主产区贵州新扩种面积不小。薏苡仁陈货尚未消化待尽,新货产量又大,双重压力下价格自然回落很正常。
防风 产量增加价格理性回落
历史上防风价格波动较频繁,每隔3-4年都有一次大的变化。2013年下半年到2016年上半年防风在经历了三年多低价后,与2016年下半年进入新一轮涨价周期,从14元起步上扬,11-12月涨至27~28元,高价一直持续到2017年底,2018年从24元缓慢回落,到产新后价格回落至18~19元。2019年防风在18~20元上下运行近一年时间,到2020年春受疫情影响价格回升至25元左右,而后随着需求回归正常价格回落至16元上下。
由于防风持续了三年多好行情,药农多扩种了面积,2020年新货产量增加明显,导致价格理性回落。
北沙参 短期价格下滑空间有限
2019年冬北沙参从18~19元涨至25~27元,高价一直以持续到2020年8月产新前。
2020年北沙参可采收面积大,购货商多持观望态度,产新后价格节节下滑,从25元逐渐下滑至18元左右,又回落到2019年涨价前价位。北沙参加工较费时费工,受加工成本支撑,预计短期内价格继续下滑空间有限。
蒲公英 盲目扩种致生产过剩
原系野生,曾长时间在5~6元上下徘徊不前,2017年突破10元,涨至14~15元,2018-2019年在12~14元之间运行长达两年。
受蒲公英涨价刺激,家种便应运而生。近几年家种蒲公英发展面积较大,遍及安徽、河南、山西,山东等省。虽然近几年蒲公英在花茶保健市场需求大增,但是,顶不住药农大面积盲目扩种带来生产过剩的压力。导致2020年蒲公英从11元跌至7元,家种货从6.5元跌至2.5元。
2020年跌价的药材不止这些,如:夏天无、冬虫夏草、水半夏、仙茅、白及、平贝母、南五味、天葵子、斑蝥、红娘虫、玳玳花、绿梅花、朱砂,血竭等都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价格下滑。
此内容为《医药经济报》融媒体平台原创。未经《医药经济报》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 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获得授权请事前主动联系:020-37886610或020-37886753;yyjjb@21cn.com。
粤ICP备17121623号 国内统一刊号:CN44-0098 邮发代号:45-18 广告热线:020-37886663 订报热线:020-37886650
Copyright www.yyjj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医药经济报公众号
肿瘤学术号免疫时间
医药经济报头条号